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9(1 / 2)

加入书签

  这人大概三只眼,这都能被他发现?辛晚成事先声明:“我说了,你可别生气。”

  “说。”

  “我觉得吧,叶老师你的内心深处,其实是个暖心boy——”

  叶南平眉梢一扬,28岁还能称为boy?

  却没料到她后半句就是:“——虽然你已经28岁了。”

  车速不变,依旧平稳,驾驶座的那位却瞬间变档到了不近人情那一档,面无表情说:“我给你发工资,不是为了让你这么调侃我。”

  是他让她说的,她真说了,他却不乐意。辛晚成撇撇嘴,不跟28岁的男人一般计较。

  ……

  到了上海辛晚成才发现,工作完全没她想象得那么轻松。

  一张杂志封面,前期方案出了五稿,从布景到配色、甚至到几位影后的动作设计、座次安排、妆发、所着服装品牌,都调整了一遍又一遍。

  方案由时尚风行中国版主编姜楠亲自把关,给意见的人却一堆,由于七大影后同登十年金刊的创意来自美版时尚风行,姜楠把几稿方案拿去给了美版的创意总监,美版的创意总监之前向姜楠建议过其他几个海外摄影师,对叶南平这个中国摄影师,打心底里是不认可的,也导致了沟通并不顺畅。

  影后们的经纪团队也十分难缠,光是争咖位已经是一通暗战。

  明年九月发行的十周年刊,非赶在今年拍摄,主要也是出于影后超模们的时间太难敲,趁她们年底都在上海参加活动,才有了这次难得的聚首机会。

  不然只能效仿《名利场》拍摄每年的好莱坞特辑封面那样,大腕们分开拍摄,后期合成。王不见王、后不见后。

  就因为影后们聚首的机会难得,艺人们虽和和气气,但背后的经纪团队,为了争C位可都不手软。

  辛晚成感觉自己突然就成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人,每改一次方案,她就要多接十几二十通电话。

  可她一天从早忙到晚,却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反倒觉得自己很垃圾——

  这次拍摄的造型团队来自法国,布景团队来自美国,叶南平自己英语、法语都沟通无碍,陆淼的英语也完全没问题。只有辛晚成,叶南平与其他团队沟通时,陆淼负责记录,她却只能站在一边干瞪眼。

  在最后的主题确认上,是“好莱坞黄金年代”还是“红与黑”,团队内部产生了分歧,辛晚成作为幕后人员中除了主造型师Emma之外的唯一一位女性,被Emma问到想法的那一刻,简直丢人丢回了北京:“I ……I think that……”

  时间紧迫,不等辛晚成支吾出个所以然来,Emma已经笑着放弃,回头和叶南平用法语说着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