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2(2 / 2)

加入书签

  明夏有些茫然,直白地回答:“I think this is an easy aspect to consider.(我认为这个方面很容易就可以考虑到。)”

  老师:……

  反应过来自己不应该这么答,明夏便又赶紧补充自己的“辛苦过程”。

  “其实是在看一篇论文,关于单值延拓性质的摄动……”

  明夏的回答,评委老师们都非常满意。

  这种比赛,大家心中有数,上去答辩的肯定是对论文贡献最大、掌握最全的那个人,评委也不会特意为难团队的其他人,只会问比较基本的几个问题,确定他们也是理解这篇论文并且懂得其中理论的即可。

  比如,王飞被问了“Peter-Weyl theorem”,即“彼得-外尔定理”,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以及论文中是如何围绕这个的另一变形“(ω′)性质”展开的。

  这些都是明夏昨天下午教他时,猜的几个题。王飞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直接用来进行论文的答辩,便上了讲台,借助旁边的手写板,缓慢但尽量不听起来那么磕绊地给出了答案。

  评委老师都听出来了他英语水平不是很好,但答的内容还是很正确的,也没有过分苛求,毕竟团队重要的是合作,不可能每个人都全面发展,而是长短互补。

  比较巧的是,明夏他们下来后,下一组答辩的,就是王杰所在的那个团队。

  他是团队的答辩人,论文题目是《基于Vasicek利率模型的欧式期权定价研究》,选得还不错,论文逻辑强,思路清晰,二十分钟的答辩也说得很稳。

  明夏有些意外。

  难不成,他也和王耀一样,是为了准备论文,所以没参加HMO?

  那她还真小看了他。

  就在明姐以为王杰其实数学很好时,到了回答环节,评委老师开始提问题了,她就发现了不对劲。

  论文明明从题目开始就写得很清楚,是“基于Vasicek利率模型”,结果,评委老师问他关于Vasicek利率模型的问题,他却只能答得出来比较基础的浅显表层,和论文的深入以及答辩的精彩不成正比。

  起初,明夏和评委老师都以为,他可能是负责的答辩,因为英语比较好。

  可当王杰的另外两个队友被提问,虽然比王杰了解得稍微多一点,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