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8(2 / 2)
可惜系统告诉李元婴,到后来进士科会成主流,连世家子弟都想得个进士镀镀金,但是他皇兄想用科举来压制世家大族的设想也没戏了,科举成了朝中文臣结党的新途径,同科的称“同年”,考官被称为“座师”,有这么一重关系他们就有了天然的同盟关系!
由于进士科不糊名,考官可以参考士子们过往的文章才评等次,所以进士科投卷成风,大家争相往主考和其他达官贵人府里投自己精心制作的行卷,以求得贵人青眼。世家大族培养自家子侄之余,也可以靠科举拉拢人才,原本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途径,渐渐地倒变成“座师”选拔人才的途径了。
李元婴了解了这些,便把糊名誊录的法子递给了孔颖达,还提了个“天子门生”的说法,表示可以让李二陛下当个挂名主考。既然座师这么好,凭什么让别人来当,自然是让他皇兄来当最好!
孔颖达当时看完了,对李元婴的想法部分赞同,对天子门生一说颇有微词,觉得李元婴有见缝插针给皇家贴金之嫌。不过整体来说,孔颖达觉得这个方法是可行的,想了想还是打回去让李元婴删改,直接呈给了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这人有点自恋,虽是马上得的天下,却觉得自己也是饱读群书、极有文化的,自然对“天子门生”这个词一见钟情。这主意不错,天底下有才华的读书人都该是他的学生!
李二陛下当场就叫人改了今年进士科的章程,其他科是选拔专业人才的,依然照旧!
其实李二陛下觉得,要是其他科的举子们强烈要求要当天子门生,他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好在看到孔颖达脸色其黑,一脸“我很想喷你”“你再说我就要喷你了”的表情,李二陛下聪明地吞回了将要出口的话,勉强只改进士一科。
李元婴见这些士子都不喜欢糊名誊录的主意,不想和他们玩耍了,又带着苏七娘她们离开。这时才有人注意到李元婴来了又去,给旁人提了个醒,士子们见李元婴带着人走远了,免不了讨论起来——
有人说:“那莫不是滕王?”
有人说:“看身边那女子,是苏七娘吧?”
有人则说:“来了又走,难道是瞧不上我们?”
起了话头,知道些传言的人便给与会者科普了一番,什么滕王巧得美才人,什么滕王金屋藏娇娥,什么滕王下乡逢寡妇,还有新出炉的滕王情牵俏王女,总之,别看滕王年纪小,人流连花丛潇洒着呢!听人说,他今年也要参加进士科考试,说是考上进士才能叫风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