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6(2 / 2)

加入书签

这话李元婴喜欢听,当即叫董小乙等桃儿熟了回宫禀报给他,他要带兕子她们来摘。

董小乙喏然应下。

一行人走到学堂外,读书声没停,夫子带一句,一群小孩便念一句,响亮又齐整。

学堂是现成的屋舍改造成的,没有能容下一百人的大屋,这百来个孩子便按照年龄段和初期考校分了几间屋舍。周围一些佃户听闻这边开了学堂,也都把适龄的孩子送了个过来,加起来竟有将近一百五十个学生!

不同夫子教法不一样,几批小孩的开蒙进度大不相同,读起书来像是在比试谁念得更洪亮一样,统统用上了最大的嗓门。李元婴对此很满意,他最喜欢热闹,百来个孩子竞相读书的盛景很符合他的喜好!

直至夫子们陆续教完一段,董小乙才亲自敲响屋檐下垂下的铁条,按照平时训练的指令“铛铛铛”地敲了伞下。

夫子们虽没听说李承乾他们会过来,却也早跟董小乙约法三章,讲学他们来,管理要听董小乙的。这些孩子将来都要替太子和滕王他们办事,学问要教,做事更要教,不能养出一群不知感恩、不恭不敬的白眼狼!

于是指令一响,夫子们便和平时一样叫学生们有序地走出学堂,去前头的空地上集合。

待学生都出去了,夫子们也跟着走了出去。这时他们才看到站在不远处看着学生们列队的李承乾一行人。别人不认得太子,这些夫子却都是读书人,怎么可能不认得?

看到太子立在那看着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列着队,夫子们一激灵,纷纷上前让学生们动作麻利些,不要叫太子他们失望!

这群小孩无一不是出身寒门,还没有双亲教养,哪里知晓太子滕王之类的到底是什么身份。好在这段时间董小乙每日一早让他们集好队锻炼锻炼,再做一番思想工作,主要内容是这样的:现在给你们吃、给你们穿的是滕王,让你们有书可读的是太子殿下,你们只要好好把握学习学问的机会,将来不管做什么都更有机会。比如他董小乙就是因为识得几个字,便抓住了到滕王身边当差的机会!

对这些从小得为温饱挣扎的小孩来说,和他们说什么家国天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