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3(1 / 2)

加入书签

能够看见这一幕的话,想必也会十分欣慰的吧。

  谢长晏小心翼翼地擦了擦簪子,又满怀期待地将它放回了匣内。

  水车“骨碌碌”地转动着,清潭旁,一株芍药悄然绽放,几只蝴蝶落在上面,扇动着美丽的翅膀。

  彰华疲惫地退朝回来,难得一见地没有更衣,直接走进蝶屋。

  蝴蝶们被他衣裾扬起的风惊到,慌乱地飞走了,等他落座后,见他久久没再动弹,这才重新飞回来。

  彰华伸出一根手指,一只蝴蝶慢悠悠地飞过来,停在了上面。

  彰华极为专注地凝视着它,静默的面具逐渐剥离,露出其下的真实表情,有些茫然,有些怀念,还有些难以言说的悲伤。

  “十五年。”他喃喃,顿了一下,“谢将军。”

  这是谢长晏出生的第十五个年头。

  也是谢惟善离世的第十五个年头。

  更是他脱胎换骨,从阿斗变成嘉言的第十五年。

  “臣来了。”那人对他一笑,像一道煦暖的风,能够拂去所有惊恐和畏惧,“殿下,别怕。”

  十五年来,那句“别怕”始终回荡在耳畔,激励他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谢长晏不会知道,谢家女儿三十人,为何彰华会选中她。

  命运的羁绊其实早在十五年前就已写好。

  流年似水,一杯春露冷如冰。

  谢长晏在船上等了许久,直到太阳从船头移到船中,郑氏也没有回来。

  谢长晏终觉不对劲,命船夫们四处寻找。自己也没闲着,飞奔去集市寻人。

  滨州的集市为早市,寅时开始,现已近午时,都已散得差不多了。郑氏是坐着那辆巨型马车走的,本应十分招摇,然而一路打听,都说没见过那样的车子。

  最后,还是胡智仁闻讯赶来,发动手下所有的伙计寻找,才打听到确实有那么一辆马车,但不是奔集市走的,而是反方向去了海边。

  谢长晏立刻想到了一种可能,当即问胡智仁借了匹马,策马赶往目的地。

  滨州三面临海,陛下所赐的船从内河来,故而停靠在北域。除此外还有东南两域,南域邻接璧宜两国,互通商贸,十分繁华。东域则通外海,多为渔夫出海捕鱼用。又因程国就在海岸那头,故而也是战事多发之地。

  谢惟善的碑就在东域。

  谢长晏一路快驰,总算在一盏茶工夫后赶到了父亲的纪念碑前。

  那辆巨型马车,果然就停在碑旁。碑旁靠坐着一个人,观其背影,正是郑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