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1 / 2)

加入书签

,外河城这两位老板也确实没恶意。

  出于对质量的要求,在合作的时候也必须保证产品质量才不会砸自家招牌。

  周厂长脾气暴,却是明理之人。

  当然,他还是没忘琢磨外河城的百年制糖工艺。

  郭通达:“还是骆白聪明。”

  回到长京市时,曾通过电话,得知唐镇来闹场的事。

  多亏骆白及时救场,否则费尽心思牵回来的渠道就是白搭。

  制糖厂工艺虽说比不上外河城,但那提炼出来的食糖质量达到标准,差不到哪去。

  很快,两名外河城来的老板敲定合作事宜。

  周厂长这才晓得郭通达竟把收购换成合作,即由外河城老板打开北方市场渠道,双方合作共赢而不是敲定价格一次性卖出去。

  这显然比他们所想的,还要疯狂。

  骆白得知郭通达这一手巧妙操作,不由赞叹。

  “果然是后世知名糖王之一。”

  .

  .

  糖价在未来一个月内以全国人民目瞪口呆的速度下暴涨,如坐上飞天火箭般。

  率先开始的预兆,是国家出台限制糖精产量的政策。

  食糖替代品减产,厂家不得不重新大量购买食糖。

  然后就是北方今年糖蔗大面积减产的消息传至南方晨报、电视新闻,人人口耳相传。

  几乎是一放下碗筷就在交谈今年糖价上涨,而那些放弃种植糖蔗的蔗农,肠子该悔青了吧。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局弈,南方糖业独占鳌头,无出其右。

  原先南北旗鼓相当,甚至是略胜一筹的北方糖业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恐怕好几年内都无法恢复。

  只要南方糖业不作死,兼之国家大力扶持,恐会占据国内糖业大半江山。

  这次事件实在天意,本以为南方糖业会受到市场调控的冲击就此萎靡不振。

  至少前一天所有蔗农愁眉苦脸,希冀能低价卖出糖蔗。第二天他们就尝到糖价持续暴涨的甜头。

  许多制糖厂本也以为要关厂,正在准备宣告破产处理。

  谁能真正料到如今的情况?

  一个月后,糖价持续上涨,达到白热化。

  国家再次出台调控食糖市场的政策,从国外进口食糖作为储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