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1(1 / 2)

加入书签

们。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第一场拍卖就流产,丢人的又不是我们。”

  正说着,肖经理头一转,就见不久前被自己怼过的年轻女孩儿揣着□□包似的把手机高高举在头顶,一脸“英勇就义”的超然神情跑了过来。

  边跑,她手里的手机还发出足以穿墙的声音:“唐代,绿釉瓜楞腹花口尊,预估价在1.5万到3.5万之间。”

  “清代,红釉碗,预估价在2万左右。”

  ……

  肖经理:“????”

  拍卖厅内。

  台上台下,拍卖师、工作人员、客户们几乎同一时间听到了来自两个方向的重叠起来的喇叭声。

  “唐代,绿釉瓜楞腹花口尊,预估价在1.5万到3万之间。”

  “清代,红釉碗,预估价在2万左右。”

  ……

  所有人:“…………”

  分别以五万和三万六拍下唐代绿釉尊和清代红釉碗的客户:“?????”

  喇叭声持续不停地报着这场拍卖会上所有拍品的预估价,因为声音够大,价格又低得太过“漂亮”,全场瞬间安静,不多久,尴尬飘散。

  内行懂门道,外行被忽悠。

  一个集合了多家拍卖行进行惠民拍卖的活动,注定鱼龙混杂。

  杂的不仅是拍品,还有客户。

  既然是政府牵头的活动,本身意在普及惠民,面对的对象自然不会多高端,除了本身玩收藏多少懂一些的,剩下的不少都是涉入不深乃至初涉这行的中年人或者老头老太。

  这些人,正因为不太懂或者基本不懂,手里有点余钱,心理上又有投机取巧的心态,特别好被忽悠。

  五千的卖两万,两万的卖五万,或者干脆提高起拍价或者加价幅度,让竞价更高。

  无论怎么拍,只要客户不懂,所有的门道都掌握在拍卖行手中。

  其实这种小把戏,中等以上的拍卖行一般不会用,因为掉档次,也不靠这种小活动赚钱。

  许棉本来也不知道丹舟这种大拍卖行会干这种事,还是刚刚在厅外听了一耳朵,刚好听到了一件拍品大几万的落槌价,这才猜到丹舟关上门到底在做什么。

  这么现成的把柄,不用白不用。

  当然,预估价这种东西在懂门道的人耳里是不当一回事的,甚至在一些重要的拍卖会上,图录画册都会直接把预估价标注出来给客户做个参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