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5(1 / 2)
“再说吧。我要歇了,你下去吧。”
贾代善丧礼第一日,进灵堂吊唁的都看到了贾政身前的蒲团。国人自古重视祭祀,更注重面子。摆在灵前的第一个位置,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事。那不是一个蒲团,是荣国府的态度。在太子谋逆自戕的当头,荣国府是在表示一心跟着太子走吗?
不是他们脑洞大,实在是荣国府与太子太亲密。贾代善身为兵部尚书,身上有太子少傅的虚职。贾家大爷贾赦是太子伴读,如今还在天牢。现在又把具有象征意义的祭祀主位让出来,荣国府是要一条道走到黑啊。
来吊唁的人很快把消息传出去,即便是暂拘府中的皇子也各有门人,荣国府是京郊谋逆之后,京城第一个举办丧礼的家族,他们的态度,似乎影响这京城的风向。皇子们有气急败坏口吐恶言的,也有感叹太子追随者众,即便去了,也有人念念不忘。
旁人的态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
战战兢兢等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彻夜未眠的贾政终于等到了皇帝的旨意。
追封庄景荣国公,令礼部按品级协理丧事。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这是剖白贾代善的武将身份和他最后因战而亡。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这是夸赞贾代善的救驾之功。而贾政最希望的不过一个字——忠。皇帝吝啬赐予。
还好,这两个字都是美谥,且有礼部按制协理,就是承认贾代善的身份,不会因贾赦是太子伴读而迁怒贾家。甚至有人猜测,陛下是不是因太子自戕心有感触,才默认的贾家的某些行为。
“学生贾政,谢陛下隆恩。”贾政虽是进士,却自求不要官职,此时这能自称学生。
贾政爬起来,踉跄两步才站稳,问內侍道:“陛下隆恩,学生一家铭感五内,想面圣谢恩,不知公公有何教我。”
传旨太监飞快收了送过来的荷包,借着身形遮挡送进袖筒里,微微一笑:“贾二爷不必着急,待杂家禀告陛下,看陛下是否有空接见。”
“多谢公公提点,还请您多在陛下面前美言。”贾政又送了一个小荷包出去,轻飘飘的,里面装的是银票。
待到旨意过后,贾史氏才松了口气,还好,还好,陛下没有迁怒荣国府。
为了这一封圣旨,吊唁的人突然多起来,先前“病重难支”的同僚能起身了,“悲痛难忍不忍再见”的老亲也能拄拐来见了。
当日傍晚,陛下召见了贾政。正是忙碌的时候,贾政从中午等到傍晚,才等到了皇帝召见。
贾政进殿磕头,皇帝叫起,他却许久没有说话。皇帝一边批改奏折,一边抽空接待他,他不开口,臣子自然不敢先说话。可渐渐的,皇帝突然听到抽泣声。
皇帝抬头,贾政却捂着嘴,不敢发出声音,脸上全是泪水,身子忍不住发抖。
“哭什么!”皇帝皱眉,不耐烦丢了朱笔,这些日子,他见过太多眼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