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9(1 / 2)

加入书签

日后黎锦不仅收到了书院的回信,里面还有三百二十两的银票。

  人家把钱都给到了,黎锦自然得登门拜访表示谢意。

  京城书院不缺教谕,有举人来访一般都让其去讲堂旁听,或者在此借住并寻机会与其他举人交流。

  黎锦完全没有这些想法,他到访也只是礼节性的表达谢意。

  接待的黎锦的教谕名叫包俊,平日管理书院招收讲郎情况。他见黎锦只是登门道谢,自己也松了口气。

  如今黎锦之所以名气大,还是因为陛下亲自说要印刷并推广这两本启蒙书籍。

  但在很多考中举人的读书人眼中,这些书没有一点深度,完全看不出一个人的水平。

  最多就是那《蒙学算经》里面的启蒙手段很是灵活简单,一目了然。

  若是黎锦一开口就想留在京城书院,包俊还真不好给黎锦安排职位。

  毕竟这里的举人太多了,而编制在内的教谕名额有限,多少人削尖了脑袋都想留在京城书院,其中也有不少解元、亚元等。

  黎锦的履历虽然很是光鲜,但放在一群与他水平类似的人中,也挑不出多少闪光点。

  可黎锦到底是在陛下面前挂过名号的人,如果黎锦开口想留在书院,京城书院再怎么说也得给陛下面子,特招了黎锦。

  包俊跟黎锦推杯换盏,交流一个多时辰,发现黎锦并不像他听说的那样‘出身农家,终日研究浅显易懂的知识,缺乏深度’。

  反之,黎锦言论间有理有据,就连很偏门的周易八卦,黎锦都能接的上话,而且言之有物。

  看来他念书涉猎面很广,研究的深度也足够。一省解元的名头,更是实至名归。

  到了这个节骨眼儿,包俊又想起黎锦最开始说的他此次只为了道谢,并不想进书院。

  若黎锦真如传闻中那样浅显,包俊也就对此置之一笑,省得他劳神劳力。

  但黎锦显然有真才实学在,而且凭他如今的名气和学问,肯有可能直接三元及第……

  这么一来,包俊心里又有些不舒坦了,他们可是京城书院啊。

  虽然不在全国四大书院之列,但这毕竟是天子脚下。

  基本上所有进京赶考的举人都想进来旁听或留下教书。

  可黎锦居然一开始就表态自己只想在家专心念书,并不打算每日来书院学习。

  说来也奇怪,分明是京城书院里教谕已满,不便招人。

  可包俊这会儿却因为黎锦没有主动提出要进书院,心里愈发别扭。

  但两人也交流的差不多,黎锦主动提出要告退,包俊也只好站起来送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