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9(2 / 2)

加入书签

  回到镇子后,跟宋先生汇报了府试的情况,黎锦就彻底赋闲下来。左右院试还在明年,黎锦打算先等府试放榜,然后再赚些钱。

  家里没有积蓄可不行啊!

  府试考了策论,这个需要知府和儒教学的考官仔细检阅,遇到几人看法不一的答卷,还得停下来一起讨论。

  等到所有的试卷都评完,考官挑出此次通过的试卷,呈给知府大人。

  还有一摞,只呈放了薄薄十几张答卷。这是考官们认为十分优秀的答卷,不出意外的话,本场府试案首的答卷就在其中。

  最后再结合其出身县城、名望、才气进行综合评定,选出案首。

  至于剩下的十几份,则会评定为‘甲等’,是此次府试的优秀答卷。其他通过的人则只有‘乙等’了。

  知府先把那些能通过此次府试的答卷都审阅一遍,确认其他考官没有徇私舞弊后,吩咐人拆除装订,把每个考试的姓名和籍贯誊抄下来。

  随后,他才拿起了那些要被评定为‘甲等’,甚至案首的答卷。

  第一份答卷字迹工整,排版清楚,一眼看过去就比‘乙等’的答卷要好上一个档次。

  知府大人脸上的神情都柔和下来,仔细去看这人写的策论。

  看完后,他把这份答卷放在手边,重新开了第二份。

  能参加府试的考生,多少也是有几把刷子的。除了极个别人不讲个人卫生外,拔尖的学生比比皆是。

  按理说,看了第一份答卷后,再去看其他的,总归跟第一份做对比。而且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总会认为其他的答卷比不上自己第一份看到的。

  再说,这个观念还会随着看到的其他同档次答卷越多,后面若是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直接就草草扫过一遍完事。

  毕竟府试的策论也写不出什么花儿来,大多数人都在同乡的秀才门下学习,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大儒,写的东西自然也都很空泛。

  一位考官坐在知府大人的右手边,眼观鼻鼻关心,刚刚就是他整理这些‘甲等’的答卷。

  原本最上面放的是另外一份,字迹中风骨凸显外,策论写的也十分务实,最让人惊叹的是这位考生的观点还立意新颖,没有老生常谈。

  就算是放在院试中,也是有可能夺魁的存在。

  但……谁让他的好友此前央求过,希望他们的学生可以拔得头筹。

  这样那个学生就有两个案首在身,之后的院试再来一个案首,直接就是小三元!

  所以,他把黎锦的答卷悄悄从第一位放在了最后一位。

  人到最后都有审美疲劳,若是知府大人不仔细的话,那此次案首就跟黎锦无缘了,说不定前十都拿不到。

  这位考官也并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