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8(1 / 2)

加入书签

小的,长得文文弱弱,性格都不是温和了,是软和,平时衣着打扮都挺低调,又从未向别人透露过自己的家世,因此被吴训导误会没什么背景又好拿捏就很正常。

  这孩子也确实是个逆来顺受的,顶多和潘安抱怨几句,从没想过要改变之类。

  潘安自己还不是一样,我也觉得这样的账目太多,剩下的还得做个十天左右,但是谁知道之后会不会有呢,他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给人做工的,还没工钱……

  两人愁眉不展,潘安闭嘴不言,开始想对策,直接告诉王蘅教谕,以前也不是没人找过,教谕对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就不想管。

  而且你要是闹大了也落不着好,毕竟现在讲究尊师重道,而且吴昌明的理由还挺光明正大,我是为了你们好,看你们在算学上有天份,才重点培养,你们不理解老师的苦心就罢了,还告状。

  面对这件事情,刚开始被选中的人还是挺高兴的,毕竟大多出身贫寒,还以为这是个和训导拉近关系的好途径,惦记着训导吃肉怎么也会给他们喝口汤,这样也算是赚点外快,没准训导以后还会把这种生意介绍给他们。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发现自己天真了,吴训导不会给他们一分钱,而且这工作量十分大,严重影响了他们读书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差不多要持续一年,吴训导还是很有分寸的,等下一年来新人以后就在新人中寻摸。

  毕竟如果是长年累月让人给他做白工,这学生定是会受不了的,怎么说也是秀才了,再没背景本身的身份在那里,他也不能一手遮天,没看他都是看性格和背景挑人。

  也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生员们被挑中基本都自认倒霉了,但是潘安可不想,现在离乡试还有两年半,他再耽误一年读书,能考上才怪,就是家境贫寒读书的机会才更难得,寒门供出一个读书人多不容易,他觉得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把王钰招呼过来一起想主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们三个里面王钰的脑袋最灵,平常就点子多,他目前还没想出主意,只能求助好友了。

  三个人嘀嘀咕咕了半天,这件事如果想要解决个人问题,陈贞比较简单,把他的世家子身份放出去,再让他大哥活动一下就行,而潘安的话也可以借下势,那吴训导可选的人多了,也不会介意少了这么一个两个。

  如果想要从根本解决问题,这事就算放出去,也对吴训导没什么影响,毕竟学生也算是自愿的,不过是怕不从的话被吴训导穿小鞋,他身为训导,这样的机会确实十分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