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0(1 / 2)

加入书签

过关津的领地,母亲是专门在此等我的,可她不能靠近。

  大船和小橹保持着距离,亦维持着距离,让我和母亲刚好能看清彼此。我不停地挥手,眼泪流下也顾不上擦。母亲回身说了句什么,小橹上的人把一个绑着红绳的竹筒挂在语箭上,朝大船的信垛射过来。“语箭”就是用射程很远的强弓,在射出的箭上绑上竹筒,筒里装着信。南边和北边以江相隔,不许随意往来,“语箭”是两边默许的传话方式,许多船上都装着用草扎成的信垛,以便接收语箭。

  两年前的雨夜家变之后,我就没有再见过母亲,如今我要嫁去北边徽朝,母亲回了关津娘家,母女此生再不能见了。定是因此,母亲才守在大船的必经之路上,再看我一眼。这竹筒里是母亲最后的嘱咐,我说什么也要看到。语箭破空而来,已经扎在信垛上,也许是筒里的东西太沉,也许是射箭的人力道没够,那箭晃了几晃,竟栽掉下来,被呼啸的江风吹出甲板,落进江里。我的心瞬间冰凉,想也没想就要跳下去船去。

  身后一声“娘娘莫动”,一个青衣的身影已经抢先跃入江中。翻腾的江水像煮开了锅的热汤,卷着石祎在水里时隐时现,我的心揪到了嗓子眼,怕一个眨眼他就会被成江吞没。大船上的人丢出几条绳索,石祎几次发力总算抓住一条,攀回了甲板,因为力竭,跌坐在地,喘息不定。他从怀里取出竹筒,用双手捧到我面前。

  竹筒里是一颗牛眼大的珍珠,是关津从成江捞出的珍珠里最大的一颗,关续给了娘作陪嫁。南边的规矩,女儿出嫁,父母要给一样家中的宝贝当陪嫁。这颗珠是娘给我的陪嫁。

  雨雾打湿了我的脸,“娘啊、娘……”我对着小橹的方向哭喊。

  “雀儿、雀儿……”母亲也在呼喊,一声远过一声。小橹终于跟不上大船的速度,慢慢变成一个小黑点,消失在江面上。

  我哭了半晌方才止住眼泪,回过身发现石祎仍在我身后。

  “怎地不去换身衣裳?”我问。

  “不碍,属下不觉冷。”他答。

  “被江水浸了个透,还顶着风站在甲板上,怎会不冷?冷得脸上都没有血色了。”我说。

  他不言语,却把头垂得更低了。我大惑不解,难道是说错了什么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