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2(2 / 2)

加入书签

  只是……人口还罢,还是容易让人族繁衍生息,毕竟重引黄河天山两处水汽平衡五行地气之后,此处温度也开始正常起来,四季重生变化,草木竞相复苏,各种昆虫乃这片土地最早归来的客人,紧接着便是其它大大小小的动物。因为它们,土壤也开始有了肥力。

  恢复盛桑原本的面貌,安乐耗费了四十年,待人口回流,安乐用了十年。

  悠悠半载己过,等安乐她想要真正开始建立自己的宗派用来传播自己的思想,却发现她一开始,根本找不到称心满意的弟子。

  这世间,哪里有那么多她想要就能得到的,只能一点儿一点去做,回流的人口一开始只不过是忙于基础的农业建设,保证源源不断过来的新人口不会出基本的粮食问题——纵观东西方工业革命之前都喜欢提倡生育,多子多福。为何?不过是人口代表了劳动力,一个孩子,养到五六岁就能给家里帮忙,所给予的代价不过是一双筷子一碗食物,在没有分家之前他一直都是你的劳力,比短工不用付钱,比长工更加卖力——这世间那还有比这更划算的投资?

  更何况安乐同样也在鼓励生育,人口才是她真正的所需。可生育反而造成了另一个死循环,粮食的需求量,再怎么划算的投资,前期的投资你无法视而不见,更何况他们要的粮食安乐又不能凭空给他们变出来。

  毕竟安乐只是佛修,不是真佛。

  万事开头难,安乐很多事情已经习惯了用术法去完成,现在再让她用最快的速度在一年内捡起来近现代的农业科技,对她不可能,对这些农民也不可能。总要有了基本的食物有了遮风避雨的茅屋种了数量足够的地,再去想青菜,弄陶弄瓷,起高炉炼铁,驯养牛马,家禽……好多东西都需要再次实验一遍,若不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农业基础,也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否则安乐还不知道要折腾多久。

  但就算是这样,安乐的‘学校’,一开始教导的也不是佛,不是儒,更不是她想要教导的理,而是平民所需要的手艺和编写的基础法与律。

  十年的时间,她大部分都是在做这些。

  在世界上,看清楚未来发展一年的,是聪明人,十年的,是天才,一百年的,却是疯子。而安乐看清的又何止一百年,隔的又不是一个世界,理解她的人能有谁?哪怕是续缘,也只不过是懂她的行为和选择,却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做。

  那时候安乐不能说,不能讲自己的理念。而现在,当她想讲的时候,却无人能够听得懂。

  看着这些农人,安乐最终放弃了她那些着实太过于超前的想法。

  但——

  她不想放弃自己的信仰,修佛能修行至今,说实话是她心中的确无佛,但是能修行至此她心中却有一份佛的信仰——对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