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1 / 2)

加入书签

,阳历推算的话也到九月下旬了吧,怪不得早晚已经冷飕飕的了,她们也换了长袖衣服。

  

  她的长袖衣服她要好好说说,一般人想到换季换衣服,应该是短袖衣服收起来,长袖衣服穿上身。

  

  到了她们家,牛逼了,她娘拿出两个袖子一缝,短袖就成长袖了。

  

  这神操作,看的她一愣一愣的。

  

  这也太节省了。

  

  其实这也是迫不得己,因为缺布票和钱,现在队上每年给每家两到三张1丈4尺5寸布票,大人缝一套衣裤足够了,小孩呢缝一套还有剩,可是有时候有布票也买不起,因为没有来钱的地方。

  

  赶上好年头,除去上交的公粮,农民的工分能吃饱就不错了,很少发钱。

  

  好在家里还能养几只鸡和猪,虽然数量都不能多,比如鸡不能超过五只,猪一般就是两头,但也管老事了。

  

  别小看几只鸡,这时候很多农民管鸡屁股叫“银行”,每个鸡蛋都要攒起来,家里的盐、酱油、针线啥的都靠鸡蛋换。

  

  再说养猪,这时候有政策,每年每户要给国家养头猪,而且还有斤数要求的,另一头才是自己家的,而且这猪还必须卖给回收站,价格也不高,但这猪也算是一家收入的大头了。

  

  所以鸡和猪都是要精心照顾的,在她们家,大堂姐、二堂姐一大任务就是照顾它们。

  

  话题绕回过节,这天晚上蓝家居然加餐了。

  

  蓝奶奶大方了一回,甩了半锅鸡蛋野菜汤。

  

  蓝凤可是看到了,别看半锅汤,其实就两个小鸡蛋,因为打成了蛋花所以才显得不老少。

  

  不过咋这么好喝呢,从来没觉得鸡蛋汤如此鲜香美味。

  

  毕竟是过节,再加上有鸡蛋野菜汤喝,家里气氛倒是好了不少,还说起了闲话。

  

  蓝大伯娘开了话头,“秋收过后,老苏家要娶新媳妇了,听说媳妇家里是镇上的呢。”

  

  这年头其实攀比无处不在的,比过日子比孩子比儿子娶的媳妇还有闺女嫁的人家。

  

  所以这句话的亮点在最后一句,老苏家娶到了镇上的闺女。

  

  蓝奶奶撇撇嘴,“我可是听说了,那个闺女脸上有块疤,要不然谁也不傻镇上不待往咱们队上跑,他苏老大也不是啥了不起的人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