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4(1 / 2)

加入书签

这样久不出门的,也听说了这事儿。

  “他们那是自作孽不可活,那日他们被押送进京,扔臭鸡蛋、烂菜叶的人数不胜数,那条街被扫了好久,才算是散了味儿。”

  “有那丢了孩子的苦主,当时就拿了刀上来,群情激奋之下,若不是有差役揽着,只怕那赵家家主和他家里几个小儿子连脑袋都没了。”

  二郎说起来时,只当是笑话,半点没同情的意思:“听说赵鼎他兄弟,也是赵家这一代有名的才子,直接被伤了脸,他母亲当时就吓得撅了过去。”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二郎嗤笑一声,问谢笙,“其实那些差役的放水,也有我的授意,小满你可觉得我太过狠辣?”

  “你可有直接表达这意思?”谢笙闻言先问了这么一句。

  “当然没有,”二郎道,“我是想出气,却也不傻,可不能叫他们在被父皇下狱前真出了什么事儿,万一有人浑水摸鱼,趁机要了他们的命,可就不好了。”

  “既然如此,你又如何算是狠辣?”谢笙宽慰道,“你也说了,他们是自作孽,若不是先前他们造孽太深,如何能引发这样的反弹?”

  “便是那赵家没有参与这事儿的子嗣和内宅妇人,也并不算无辜,他们出身赵家,难道就真是半点都不清楚赵家究竟做的什么勾当?我看不尽然。他们既然享受了这样的荣华富贵,便该承担这一切带来的所有后果,同你无关。”

  二郎闻言笑了起来:“果然还是小满你最懂我,这赵家哪里就有真正冤枉的呢。便是他们想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可那些被他们祸害了的家庭,哪一个又不是没了孩子呢?”

  “罢了罢了,越说我这心里就越来气,你先看,我也自己看一会儿。”

  谢笙见二郎不想再说,也没再提。

  “姑姑他们就没催着你回去?”谢笙复习完了一本书,才抬头,就瞧见对面头一点一点的二郎,“若是觉得乏了,便回屋里去歇着。”

  二郎听见谢笙说话,立刻便醒了过来:“不妨事,就算是回去了,我也没什么事情可做。这会儿外头乱的很,我要是出门,不带上七八个人在身边,他们能给我跪一地。若不是你这里离得近,我也是不愿意来的。”

  “赵家的案子闹得太大了,安城离洛城不远,赵家在本地经营多年,难免有些别人不清楚的底牌,自然要谨防赵家不顾性命反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