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95(1 / 2)

加入书签

得最长最多的,关键还皆是在理,这说明,此子下足了功夫。

然后,盛文帝便准备翻开最后一份答卷点评。

也是令他最期待又最忐忑的——

黎青颜的答卷。

其实,不只是他,在场所有人都很期待黎青颜的答卷。

一开始,大家也都有留意黎青颜的皱眉,也知道“论吴河治理”这道策问题是极难的。

大家琢磨着,没多少经历的黎青颜或许连阅考官那一关都过不了,再加上她还是卡着时辰完成的,可见她答的艰难。

可黎青颜偏偏过了,还是“论吴河治理”这一道题中,唯一一个过了的。

这让众人不由对黎青颜的答卷充满了好奇。

期待值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也是坏事。

瞧着周遭众人忍不住递上来的好奇神色,盛文帝打开卷子的手略微有些颤抖。

真怕大家期待过高,黎青颜又没交出满意的答卷,以至于,他一会想吹出花都不好吹。

可……

当盛文帝打开黎青颜的答卷后,先前所有的担心忐忑,于此,全然消弭于无。

其后,盛文帝的眼神便再没从黎青颜的试卷中移开过。

许久许久,盛文帝才抬起了头。

好似第一次重新认识了黎青颜一般,深深又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盛文帝从未想过,竟然能在一位十几岁的少年文章,看到真正治理吴河的良策。

关键黎青颜写的有理有据,仿佛是经历了实际推演而得出了结论一般,看着上面的那些建议,盛文帝当下都想指派一位专注水利的大臣,立马去吴河走马上任实施一番。

黎青颜的文章辞藻没多华丽,可有良策暗藏其中,文章辞藻华不华丽倒是其次,反而更衬托这一卷良策的朴实利落。

而至于,黎青颜为什么能答出如何治理吴河的呢?

那是因为黎青颜忽然想到,这里的吴河就是她生活的现代的黄河。

虽然她没去过吴河,原身也没去过吴河,但后世有那么多黄河的治理方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