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5(1 / 2)

加入书签

br /> 黎青颜扯起一个淡淡的笑容。

“广业堂只考墨义和帖经,不过是手写的快些罢了。”

“不知, 文兄所在的正义堂出的是?”

文山鸣听出了黎青颜的谦虚,即使只是墨义和帖经, 也不仅仅是手速的问题,更多的是记忆力的考核, 而且一般这两科, 题目出的特别多,黎青颜既然能成为三堂第一个答完的人, 而且以黎青颜的水准, 不说有十成把握, 至少也有九成。

答得快,还答得这么好, 文山鸣心头由然升起一丝佩服, 然后回着黎青颜的话道。

“是一道经义题。”

“谈谈对《师说》的理解。”

文山鸣本就是个话唠,见黎青颜问起,还颇有兴趣的模样, 一下子就说开了去。

经义不同于策问, 主针对先贤文章写读后感。

《师说》这文, 黎青颜学过, 是韩愈的一篇批判性议论文,文章阐述了老师的重要性,以及从师求学的道理,顺便批判了当时社会,士大夫耻学于师的现象。

黎青颜挺喜欢其中的一段的——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所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存在的地方。

难得的,她在先贤文章中隐约看到一丝平等的意思。

虽然只是在某些特殊情景中,也不妨黎青颜感慨一番。

而文山鸣确实在学识上是个厉害角色,他紧紧扣住了当时社会“士大夫耻学于师”这一现象大说特说,提倡尊贤重道。

黎青颜匆匆听过,亦是不住点头。

文山鸣这篇文章,不出意外,会得高分,成为正义堂的第一名也不意外。

不过文山鸣说得多了,便开始讲述自己为什么想从这个方面说,原来文山鸣出身金陵文氏,其父乃是金陵舜天学院的掌院,可谓一门从师,所以文山鸣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自然比旁人对教书先生有更多的敬畏之情。

只是,文山鸣越说越多,却见黎青颜脸色越来越沉。

文山鸣话停,朝黎青颜看了过去,有些疑惑道。

“黎世子,可是身体有何不适?”

黎青颜冷淡的眉眼藏着些微惊愣,但很快又掩饰了过去,挂着一丝有礼客气的笑容道。

“无碍,方才有些走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