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9(1 / 1)

加入书签

捏了捏佟懿儿红扑扑的脸颊,伸头靠着她地前额悄声道, “那李伟过去可是个泥瓦匠, 全靠女儿进宫生了万历皇帝才有了荣华富贵。他家的钱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得来的, 小舅舅他们自朕出生前便家资甚巨了, 能一样么?”

“家资甚巨四个字可是不敢当——人家在海淀建的是清华园,咱们佟府两房多少年了都还住在灯市口隔街相望,哪儿有那么阔气?”

佟懿儿过去还是研究生童佳意时,参加过不少学术会议,自然没少到过北京大学附近。只是她去时畅春园只剩下恩佑寺、恩慕寺两座山门遗迹伫立于北京大学西门旁,无论是昔日的畅春园,亦或是畅春园的前身、明朝武清伯所建的清华园都已无缘得见。此时此刻,她却忽然有了一种参与感,也许她很快就会见证一座皇家园林的诞生了。

“也是,这回去南方见了你那堂伯的僻园,灯市口两间宅子还真比下去了!”康熙将《张太岳文集》搁在一边的紫檀木炕桌上,摆弄着佟懿儿绛色金线梅花纹锦袍上的珍珠扣子道,“前些年朝廷缺银子,朕不敢动分毫私心。如今三藩已撤,台湾业已建府,国库日渐充盈,也是时候想想自个儿了。”

“别的不说,弄个堂伯那样的园子还是使得的。紫禁城里住着太逼仄了,若是能有个江南园林似的别院起居办公,到底舒心些。”佟懿儿当然明白康熙的心思,他一向不喜欢住在紫禁城里受各种约束,其实佟懿儿也不喜欢。现在终于有了闲情逸致,首先考虑的自然是居住的舒适度问题。

“说起来……那李伟的清华园如今是荒废了罢?”佟懿儿的话正中康熙下怀,康熙思忖片刻方才有了主意,“明儿有空你陪着朕去瞧瞧,朕寻思着或许可以把那园子收拾收拾——咱们住的这紫禁城,不也是拿了明朝的东西物尽其用么?”

“您说的是,过去东西荒了扔在那里也是可惜,没必要大兴土木劳师动众。”作为入关之初的皇帝,康熙一向将节省与休养生息放在首要位置。对于这样的观念佟懿儿一向也是认同的,听康熙提议要改造清华园,佟懿儿心里一百二十万分支持,“懿儿愿陪您走这一趟。”

“回头你也看看有哪块地方合适的,咱们给舅舅们留一块儿!”一会儿的工夫,佟懿儿衣裳的扣子已被康熙解得差不多了,翡翠绿丝光面的衬衣里面透着粉色的鸳鸯肚兜,康熙一时来了精神,一把将佟懿儿抱到紫檀雕花木榻上放平,吻了吻她的耳垂道,“放心——朕不会像万历皇帝那样白白便宜了自己娘家人,舅舅日后可是要好好替朕分担国事的,不然朕可不依。”

“正所谓‘无功不受禄’,赏别院的事还是暂时搁置了吧……”想起方才读到张居正文章里那句“越分之恩非所以厚之也”,佟懿儿不免为佟氏一族的未来担忧,“何况懿儿前头还有两位皇后姐姐,您若是恩赏了佟家,怕要落个‘厚此薄彼’的名声呢!”

“别的暂且不论,就说你那三舅索额图,朕就绝不愿赏他!”让索额图“罢官”已有一段时间,听康熙这语气显然还是余怒未消的,“告他贪墨的折子现在还占了朕一个橱子呢,要不是看在尼楚贺和保成的份儿上,朕当时就想让他蹲蹲刑部大牢!”

“消消气……听阿玛说,三舅这些日子修身养性,还常找他老人家谈《易》呢!”佟懿儿轻声细语,将手贴在康熙胸前轻抚,“懿儿如今不过是个皇贵妃,何况佟家一向低调惯了,懿儿也只是希望您三思,凡事都不要急于求成才好。”

“也好,这事儿就先听你的,反正来日方长,也不急这一时半刻——”康熙被佟懿儿这一番轻言细语撩拨得箭在弦上,身体倒真有些迫不及待了。一句话还未落音,两人已如鱼得水,难舍难分。

翌日二人往慈宁宫向太皇太后请过安后即轻车简行往海淀去了,因康熙不愿太多人知道自己修筑园林的计划,顾只带了少数随从微服出行。

“启禀皇爷,前面就是清华园了。”曹寅一路探看,车驾抵达目的地时已临近晌午。前些日子京城刚下了瑞雪,今日暖阳高照,康熙与佟懿儿掀帘下车时踩在松松软软的积雪上,留下一行行一大一小的鞋印。

“清华园……万历乙未宛平米仲诏敬书。”首先映入佟懿儿眼帘的是一座红墙绿瓦的牌楼,上挂着一面黑底金漆的牌匾,她转头好奇地向康熙问道,“这米仲诏应该就是米芾的后人米万钟罢?”

“正是,能找来米家后人题匾,这武清伯家真是有眼光。”康熙牵着佟懿儿的手跨过清华园的门槛笑道,“米万钟题匾的时候,已经是李伟的儿子当家了,看来泥瓦匠的后人还是读了点书的。”

“您看,这还有李太后题的呢——‘清雅亭’……”穿过一片碎石,两座亭子一南一北对着一座高耸飞檐的楼阁,南面阁楼的题词人正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氏。

“这可就比米万钟的字差远了,还不如你写的呢——”康熙一直关注着园内的水流与布局,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