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99(1 / 1)

加入书签

是同文更方便知识传播。秦半两,五铢钱,唉,果然,往日我们都错了,是非确实不能人云亦云。倒是汉高祖,汉高祖……”

  是的,阿玉第一个洗白的就是始皇帝,没法子,谁让他喜欢呢,当然他也是有底线的,不胡说,只是从各种角度从细多想的按照历史事件进行解析还原的方式反驳而已。

  可这样也已经很吓人了好不,这个时代,因为汉朝,始皇帝同学被黑的十分的过分,基本已经到了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程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这么一个傻大胆的,来自后世的阿玉给从头到尾的反驳,甚至连儒家都被当成了反面人物的反驳,真的是……好在这两个孩子钟情于道学老庄,是实实在在的黄老派,若是鲁儒之流,这会儿只怕已经气得该吐血了。

  不管谁吐血吧,反正阿玉这番评论……是不是头一个不好说,最大胆是一定的了,而从来都接受正统教育的两个娃娃听了能不被镇住?至于汉高祖?这黑起来阿玉也没压力,谁让这老汉确实黑料有点多呢,就是所谓的大汉忠臣们都没法子全盘掩盖,你说能出啥效果?

  反正阿玉说的有头有尾,连着谁吃亏谁受益,哪些人有什么目的,最后形成的利益链都解析的一清二楚了,就是孩子,也能听出这里头真实性占了大半,这样的情况下,说是颠覆都不为过。

  而这样的颠覆除了让这些孩子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本质,看透这上层的利益交换的黑暗之外,连带着阿玉也成了他们眼中崇拜的对象。不是知识渊博,不是看透人心,怎么能有这样惊世骇俗的见识?阿玉顺利的收下了一波小弟。这让他十分的嘚瑟。

  而就在他嘚瑟的时候,增加他底气,给他继续套上光环的事儿又来了,人顾雍带着一票的人来拜访他了。还是用一种请教的口吻,询问人丁,农事等事情,这样的事儿看在两个孩子眼里又演变出怎么样的认知?最起码他们所认识的山涛,王祥等名人那时只有自己上门的份,倒是这个年轻的,让他们刚觉得十分厉害没大几岁的大哥哥,成了这些朝中重臣,一方大贤的拜访请教对象,这差距对比……光环直接扩张半米有没有。

  而阿玉也没有辜负这些新收小弟的崇拜之情,看看,对着这一帮子所谓的建业名士,世家子弟,侃侃而谈,言之灼灼。

  “孔子家语·五仪》云:“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能覆舟。”,荀子《王制》篇中也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此外还有《尚书·五子之歌》中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由此可见,自古民即为一国之本。从未有无本而强国者。如今民生凋敝至此,已是到了根基动摇之境,尚不够惊醒不成?与民安息,实在是固本培元之道。”

  话说到这份上,顾雍还有什么好讲?不说他本就已经被提醒,察觉到了不妥当,就是不以为然的,阿玉拿出了从孔子到荀子,一系列的圣人来做备注,也没法做什么反驳了。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诚不欺我,秦郎君大才,这一番警示犹如晨钟暮鼓,砥砺人心,雍不如也,雍必将此番救国之言传扬于世,为各国君主干臣所知,秦郎君,当为天下所知,为天下所敬。”

  世界上的事儿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只要言语得当,角度够直接,就能让这个世界重新被认知,看看,这会儿顾雍这些人就被重新洗刷三观了。而顾雍,作为一个老政客,老名士,那反应速度也相当的快,不但是立马称赞阿玉一番,将这个他也觉得很惊艳的少年才子抬高几分,反过来还借着阿玉这一番言论,表示了要操作的心。

  什么?操作是帮阿玉的忙?摆脱,那也是有好处的好不,最起码这事儿传出去之后,顾雍立马就会被套上一个识人的标签,随即因为这推广言论,又能将这一番惊世见解和自己拉上关系,若是不被各国重视还好,只是刷个名声,若是被重视了,那么顾雍作为第一个接受的人,会受到朝廷怎么样的重视?这还不是好处?就顾雍这样的级别,要往上走一步,可是相当不容易的,而阿玉这次的事儿,就是个很不错的阶梯,你说他能放过?

  阿玉很容易就看透了顾雍的打算,毕竟这时代的人和后世到底还是有区别的,做事儿什么的,手段还相对的直接粗糙些。可他能说不?只要他是真心想为这休养生息的策略推广,就不可能说反驳的话,毕竟顾雍的人脉影响力确实比他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阳谋。所以他只是略带羞涩的说到:

  “不敢当顾公如此夸奖,玉不过是旁观者清而已,能受如此礼遇,得顾公亲来,已是十分惶恐。”

  不但是不反对,反过来还捧了一下顾雍,将他说成为了国家大事,能礼贤下士的谦逊之人。这妥妥是互捧有没有?那两个跟在后头做旁听的小子,这会儿眼睛都开始发亮了。若是以往他们或许还不懂这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