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93(1 / 2)

加入书签

回到阿玉家,一个个还十分有眼色的立马开始写信,将阿玉这事儿往外宣传。当然更重要的是,赶紧的,派人跟着阿玉家的农人学啊,还有阿玉说的书,亲,你到底是写没写好啊?若是写好了,那赶紧拿出来,他们抄写也是要时间的。

  有人催着他拿出农书来抄?阿玉对此很配合,他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为了当个名士什么的,那书写的不是一本两本,几乎将他觉得这个时代能用上的,正好比这原本高上那么一点的各项技术都已经整理出来了。(别问我为啥都是只高一点的技术知识,俗话说的好啊,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的不是疯子就是自作聪明,阿玉不是疯子,也不会自作聪明,自然就成了这样。)

  眼瞧着勾搭住了这么几个人,阿玉觉得,这会儿还真是推广自家科技小能手名头的好时候。所以他十分利索,转头就带着人去了他的书房。而就在这书房里,那几个人刚进来就被镇住了。

  刚进来,还没看那些书的内容,还没领会到阿玉技术上的优势为啥就镇住了?因为书啊!亲,这个时代的书……众所周知,古代书籍的装订方式大体经历了简策、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9种形制(这个亲们可以自行百度)。第一种就不说了,那就是竹简用绳子串起来,这个哪怕在汉朝也是属于主流。虽然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可毕竟纸这个东西少嘛,可以理解。可即使有了纸本书,他也不是一下子就直接进化到我们如今看到的线装版的。

  汉、唐代虽然纸张已经开始流传,却依然只有这种卷轴形式的书。那种挂在墙上的轴画、书法,仍是卷轴装的遗风。晚唐以后,卷轴书向册页书过渡,其装订方法又有多种多样的演变,比如奏折式样的,比如类似线装版这样却是浆糊一层层糊出来的等等。所谓的真正的线装书,那是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现的。

  可现在呢?亲们,我们的阿玉十分利索的就将这样的东西给弄出来了!!而且这纸……(这个就不是天才和疯子的问题了啊,毕竟这只是一层窗户纸,和科技发展什么的,不搭嘎!)

  “这个纸……这个书……”

  王祥第一个反应过来,直勾勾的就往书案边冲,连着阿玉都给他一巴掌给推到了一遍,只顾着满眼惊喜的看着书案上,那整齐的,看着就十分利索,简练的书册;细腻洁白,墨迹凝儿不散的纸。

  手微微哆嗦着,细细的摸了好几下,将那书册翻动了好几回,这才重重的吐出一口气,随即转头对着阿玉说到:

  “好在此次老夫来了,好在来了,哈哈哈……收获颇丰,颇丰啊!”

  王祥在欢喜,其他几个有眼力见的这会儿也回神了,不说山涛冲过来,好不见外的提起笔,开始在新的一张纸上试着书写,就是那两个只能在后头跟着,一时挤不上试用的小孩,看向阿玉的眼神也满是崇拜和敬仰。

  “秦兄,这纸……此次抄写可是用这个?”

  嵇康别看人小,机灵劲十分的不凡,像是书册这东西,先头就说了,那就是一个脑洞怎么开的方向问题,一眼就能看到底,所以他虽然欣喜有这么一个巧妙的法子,却不多嘴询问,心下知道,既然给他们看到,没有隐藏的意思,那么以后回去,他们自然也能学着这么装订,没什么好说的,可是这纸……这年头这也是属于各家秘术,想要问怎么制作出来的那是别想,可讨要却是可以的。只是他们毕竟不熟,所以上来只是问这一次抄写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