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2(1 / 2)

加入书签

了,别让那帮子文人得了先,这万岁爷出事儿,他们……”

  张诚的表情相当的微妙,阿玉突然秒懂了……正德皇帝死后嘉靖入宫……呵呵,这是有前科啊!难怪了。

  作者有话要说:  郑和海图去哪儿

  有人说是偷了,有人说是烧了。

  按照目前来看,不可能是烧了,因为《大明律》明文规定:凡弃毁制书及起马御宝圣旨,起船符验,若各衙门印信及夜巡铜牌者,斩!若毁弃官文书者,杖一百!仅以法律说,刘大夏若真做了此事,下场可想而知。而偏偏人后来官做的顺不说,还很不小,这足可证明,当时东西肯定没出岔子。既然烧图的不是刘大夏,那么郑和海图去哪了?

  有证据说明,即使刘大夏过世几十年间,官方渠道依然可以查到郑和海图风貌,还收录进图书里。实证如下:

  1.由明朝茅氏家族历经三代心血修成的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中,就生动呈现了郑和海图的图纸风貌,是为今天研究郑和航海的关键资料。第一代修撰者茅坤,当年正是嘉靖年间的兵部车驾司郎中,第二代修撰者茅国缙也是工部主事。以第三代主修茅元仪自己的话说,正是祖上俩代人的集合抄录,积攒了如此丰富的资料。

  2.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现存的《明史稿》中,更清楚记录了郑和舰队的规模航线乃至技术配备,这些只有海图资料中才可钩沉的关键内容,正是来自于清初组织编修明史时。

  对照成书的《明史》,更加令后人惊奇的是: 那些存在于《明史稿》中的郑和舰队细节到极致的技术资料,却在乾隆年间《明史》成书时,几乎大段被删掉!

  也就是可以确认:清朝建国时,郑和海图依然在!即使朝廷里头难寻,那些官员也知道该从那里找!

  但令人痛惜的是,除去这些蛛丝马迹,原版的郑和海图,那见证一代中国航海人心血智慧的结晶,却真真切切不见了。所有对于这些原始历史资料的消失的怀疑线索,都应该聚焦在清朝以后,而与刘大夏无关。

  以明史研究学者韦庆远的原话说:明代档案之所以保存不多,一因明清之际的战乱,二因清代乾隆时期修撰(明史)之后,按照当时惯例,对所依据的档案史料往往弃置甚至烧毁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