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1(2 / 2)

加入书签

  “可不是这么说嘛,刚开始的时候你看看那几家的人,哼,这豪奴没好货还真是不冤了他们。”

  有份分钱的今儿几乎都在,就那么站在这河渠边上,看着这一溜的大水车志得意满,而阿玉则在一边含着笑,也不插话,就那么看着,心中十分的欢喜。当年用这个,让长安增加了无数的良田,如今到了这里,想来也不会差。而有了这些,这京城周边……最起码以后面对旱灾可以放下一般的心了。

  更重要的是,他心里清楚,作为大明的中心,这里风行的东西,即使在这个一切都慢悠悠的时代,也一样会传到这个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如此一来,这一片即将遭受数百年来最严厉的天灾人祸的土地,又将增加多少生机?若是黄河边能布满水车,那……或许连溃堤也能减少受灾程度吧!阿玉满心期待着。

  所谓功德无量不是求神拜佛能做到的,也不是一味的媚上能做到的,只有踏踏实实的沉下心来,付出努力,用最实在的改变来创造。

第131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28

  大明有多有钱?都说美联储地下25米深的那一百二十二个金库储存量是世界之最, 那也不过是占了世界金银储备的百分之二十。而这个时代的大明,则流入了世界上近半的白银。即使财富总量有差异,可这也绝对说明了在这个时代, 大明金银的储存量绝对足够。

  可这么富裕的大明, 为啥国家税赋收入永远都那么可怜呢?《明穆宗实录》里说, 这个时代, 大明户部每年收入国库的出息只有几百万两?呵呵,我大清进驻中原后,这税收有多少?中期一年税收约有7000至8000万两白银,清朝后期一年约有1.2至1.4亿白银。

  这么一比还有啥不明白的?即使将哪些贪腐全搭上,这明朝的税赋也妥妥是历朝历代最低的,而根据某些专家得出的结论, 这明文规定的税赋不到百分之四, 基本是清朝的一半。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税赋这么少,为啥明朝还真多起义的?因为天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