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3(1 / 2)

加入书签

文武百官他人人皆可骂,唯独这一人不行,因为这人是帝师,天子之师。

  天子也是人,不敬师长,言官的笔杆子正盯着呢,他又不是闲的,整天去和言官们掰扯。

  “……太傅,此事事关重大,容后再议。”

  太傅立刻皱起了眉,“就因为此事事关重大,不可拖延,昭和公主行事无忌,民间早晚引起非议,正需要陛下为公主正名。”

  宣平帝几乎要喷出一口老血,太傅是他的老师,虽是虚职,但在读书人心中地位极高,可以想见,太傅的意见传到民间将会引起怎样的轰动。

  ☆、第51章 道姑公主(十三)

  太傅为人严谨认真, 认定的事少有改变, 便是当初面对宣平帝时,虽是恪守君臣之别,但也不曾有一点放松要求。

  这一点, 却是让当时的先帝十分满意, 还曾多次要求年幼的宣平帝对太傅恭敬, 听从太傅教诲。

  宣平帝对太傅是敬重有加,若是别人敢提出这等建议,宣平帝定然大怒,想也不想就会拒绝, 并对此人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换了太傅, 宣平帝却不得不考虑再三, 哪怕这建议是他一丁点都不想听的。

  尊师重道,连帝王也无法避免。

  早朝在让人窒息沉默的氛围中散了, 太傅年事已高, 他的小儿扶着他离开,不禁低声道,“父亲, 您这是在做什么?明知陛下不喜。”

  他声音里带着懊恼, 又有不解。

  太傅对着来往行礼的官员们轻轻颔首, 一边才慢慢回道, “我只是觉得她担得起那个位置而已。”

  具体为什么, 他却是不再说了。

  另一处, 宣平帝回到御书房, 这一路已经将他心头的愤怒消退,身为帝王,喜怒不形于色已是本能,但他眼角却带着厉色,锋锐刺人,“去查查,昭和何时与太傅有了交集。”

  显然并不相信太傅今日早朝的理由,虽然也说得过去,但两人若是不相识,太傅也定然不会注意到昭和。

  太傅得他敬重,却是最知分寸之人。

  “是,”邓总管心头骇然,恭敬应下,他今日就站在宣平帝身侧,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太傅开口之时那十二冕旒下难看的脸色。

  太傅和昭和公主都身份尊贵,出行也有仆从环绕,行踪好查又不好查,从明面上的行踪来看,两人并没有什么接触的机会。

  可若是隐瞒身份,轻车简行,那就难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