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7(1 / 2)

加入书签

人这么多年,时间越长,心中不解之处反倒是越多。

  这时,赵合欢把郑十安所做的那本书拿出来,“我慕名院长已久,这本书的释义注解都很详细,造福了许多寒门学子,何来惭愧一说?”

  郑十安明显愣了下,那书是为科考编写的,赵合欢一介女流,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居然也会留有这本书。

  乍一翻了翻,有些地方还标注了感想,心得。

  近来书院阿谀之风大行,朝廷中也分为左右相两派,可用之才太少,品格刚正者更少。

  郑十安一时感慨,心思复杂,忽然指着书册一页,道:“你这写的民以食为天,怎的写在治国之论这?”

  赵合欢便说道:“院长以为,何以为国?我的拙见乃是,国者,民也,而民要裹腹,粮食重之。”

  郑十安眉心一蹙,不赞同道:“国者,君也。”

  “君也是要吃饭的。”

  赵合欢淡淡道。

  “文人有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粮食再重要,也重不过气节。”

  “院长可曾饿过?”

  挑眉看他一眼,赵合欢说道:“凤翔府众多流民,饥不果腹,暴乱了几次,他们所求的不过就是简单一碗粥,一个馒头……”

  郑十安眉心皱紧,沉默下来。

  “院长可曾想过,若粮食产量不愁,年年有结余,人人生活安康,何愁天下不定?”

  郑十安摇摇头,“人心岂是那般容易满足的!”

  要改变观念是很难的,赵合欢淡淡一笑,也没想多说,却听宋唯之若有所思的看向她,说道:“姑娘说的或许可行,只是需要长久的年月铺垫。”

  “嗯!”

  赵合欢点头,顺势道:“所以说了只是我的拙见。”

  话锋一转,赵合欢把话题拉回了那本辅导书上,出乎意料的是,赵合欢刚把想要印刷这书册的意思说了遍,郑十安思虑了一会,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

  见赵合欢怔愣,郑十安爽朗一笑,“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赵合欢忙点头道:“那是当然,红利可以详谈……”

  郑十安抬手止住她的话,笑道:“红利我可以不要,我编写这书册的初衷本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子能看到,照这个话说来,姑娘还帮了我的忙呢!”

  “那院长的条件是……”

  “我好奇你说的那活字印刷,当真能把书籍的成本降低那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