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4(2 / 2)

加入书签

  “好,我们出征讨伐犬戎。”

  作者有话要说:  不舍得直接从贺兰同学的视角写他的死,只好侧面写一写。

  当初设定这本书会半途下线的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程凤,一个是贺兰贞。后面程凤实在舍不得,就改了他的结局。

  一直有点不忍心写太多贺兰同学的镜头,怕写着写着又舍不得让他下线。所以贺兰同学的镜头都是点一下,以至于很多读者都不太记得他。

  我想说的是,在战场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也可能死于一场疾病,一次暗杀,一次陷害,未必都会有一个真正意义轰轰烈烈的死亡。所以我给他设定成了这个结局。摸摸我的贺兰小将军,委屈你了。

  ☆、首发

  李忠被剐于闹市, 听闻行刑者技术很到位,足足让他哀嚎了三日才断气。

  叛徒最为军人所痛恨,李忠的背叛害死了军中主帅, 三军将士恨不得生啖其血肉。

  刑场被士兵围满, 人们拍手叫好,向他丢砸秽物,以他的痛苦为乐。

  不知在这漫长的三日里,这个叛徒想起那位时常笑盈盈喊他李叔的年轻将军之时, 心中是否有过真正的悔恨。

  不论这个人渣心中有什么想法,程千叶已经不再关心。

  她正在书房看着周子溪拟定的讨贼檄文。

  这一篇檄文, 历数犬戎入侵中原,杀害天子, 践踏河山, 残害百姓等十大罪状。

  言辞犀利,却又通俗易懂。声光奕奕, 山岳震动,昭犬戎之罪于天下,约群雄起而共讨之。

  程千叶击掌赞叹:“写得好!将此檄文授我玉玺,昭告天下。我军此次誓于犬戎正面一战。”

  周子溪的心中, 对犬戎有着最为深刻的仇恨, 他国破家亡,身世波折,都乃拜犬戎所赐。

  但在此刻他的心中想得却不止是自己的仇恨,更多的是对主公所做这个决策的隐隐担忧。

  犬戎军队战斗力之强悍, 他有过切身的体会。

  他的故土魏国,在犬戎的铁骑面前,如同纸糊的灯笼,不堪一击。

  那种的惨痛经历,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阴影。他不想再经历一次那种痛苦。

  晋国在主公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改革之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蓬勃发展了起来,但毕竟时间太短,国家还是太年轻,这时候对犬戎全面开战,会不会有些仓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