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1 / 2)

加入书签

更踏实。

  之后的一个月里,朝堂后宫忙的都是灾后的各种安置和重建工作,千头万绪,十分复杂。

  顾铮作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本来是个清贵词臣。但是因为如今已经确定薛知道告老之后他会进入政事堂,接手这些事情,眼前这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自然是最好的练手之处。

  所以太皇太后倚重、薛相公也有意教导,许多事自然都着落在了他身上。

  在这样的忙碌之中,少有的一点休息的时间,顾铮却总是在发呆,手里抓着一块石头或是一片树叶抛上抛下。这样难得的反常,自然很引人在意。

  因此这一日,薛知道再次路过站在路边盯着树叶出神的顾铮,就没忍住停下了脚步,“玉声这是在做什么”

  “臣在思索自然之理。”顾铮道。

  薛知道不由肃然起敬,“大学曰:致知在格物。其发幽微,其理至纯,诚圣人之道也玉声有如此向道之心,我道盛矣”

  说完之后鼓励地拍拍顾铮的肩,然后脚底抹油迅速溜走了,以免被留下来参悟圣人大道。他年纪大了,只想太太平平地过日子,这种事情,还是留给志向远大的年轻人去钻研吧

  不过薛相公还是好生为顾铮宣扬了一番:顾学士只是在思考大道,并不是发呆。

  于是“路过”顾铮的人更多了。他将来虽然是圣人一流的人物,但在当下,虽然品格高秀,却还没到令人高山仰止的程度。所以人人都好奇,他到底从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里,参悟出了什么东西

  还真有几个年轻人对此十分好奇,跟他讨论起来,忙里偷闲地换换脑子,免得眼睛里只看得到何处受灾赈济多少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

  到后来,大抵是因为几位相公都夸赞过,所以思考这些问题,竟渐渐取代写诗作文,成了朝堂上的一股新风气。

  贺卿在宫中都听说了消息,好笑之余,又觉得并不是坏事。

  纵观中国古代,发明众多,而且大都比西方国家要早许多年。提起来令人骄傲,但这些发明大都不成体系,最终也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甚至很多都消泯在了历史之中。

  归根结底,因为他们多是技术性,观察性,个别性的。对广大民众有用的如造纸术流传了下来,无用的就逐渐没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