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9(1 / 2)
得那样的生意盎然,仿佛互相比拼着谁更长寿健康似的。百岁老阿婆穿着朴素的灰蓝色褂子,坐在自家院子前的石阶上,挑拣着簸箕里粉色蔷薇花朵里的杂质的画像,则又达到了另一种形式的美的体验。青砖白墙黑瓦的背景下,一条淡黄色的石头台阶延伸到远处,老人神态安详的做着手上的活计,粉色的花朵衬的老人的脸色如少女般的动人。
这批画作中规模最大的要数那幅《湖边劳作》了。苍茫的大湖边,阳光初绽,鱼鹰还歇在浆上,船老大吸着旱烟袋,坐在船头,目视着整理渔网的年轻人们。整幅图背景宏达,雾气还未散去的湖面显得神秘而缥缈,远处的天空里,云层中有太阳的光线初绽,仿佛下一刻钟这日头就要溢出,有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近处的人物则是姿态各异,最为出色的是人物的眼神。饱经风霜的船老大注视着接班人的神态有威严,有期许;年轻人们有沉稳的干着活的,有一只手指着湖面的,仿佛在述说着什么。所有人的脸上都可以看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现状的满足,感情真挚最是动人。
十天的时间对于被村子处处人文、美景所触发无穷灵感的艺术家们来说太过短暂,如同弹指一挥似的。到最后画家们不得不借助摄影家的镜头,多多的拍摄照片,以触发日后的创作激情。至于这场比赛的输赢结果已经不重要了。纤细敏感的艺术家们在这一场活动中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感悟体会,这是金钱物质所不能换来的。带着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艺术家们踏上了归途,但又纷纷约定,互相承诺着一定要尽快再次回转到村里来。经过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同进同出,山林田野里的互帮互助,他们形成了一个派系,岱山派系,自诩为岱山美的发现者。而这个派系的影响力在国内外慢慢的铺陈开来。因为随着作品与贾家村的名气的扩大,两者的影响力相辅相成的上升。而慕名而来的艺术家们无一例外都被这里所征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摆在比赛组织者们面前的难题是,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本来贾家村的美就触发了创作者们极大的热情,许多人不止交出一副参赛作品,而每一幅的质量都那么的好。往往是这个评委兴奋的拿出这一副日出油画给评委组们鉴赏,那一个评委又从怀里掏出自己看好的作品。而几幅作品同样的不相上下。不仅是不同作者之间的作品互相竞争,就是同一个人的作品也是不相伯仲。
“你看这刘树理,都六十岁了,明明一直擅长古典主义作品,这副祠堂的油画就很好嘛。谁知道他还交上来一副浪漫主义的山间日出。这笔调轻盈灵活,他这是转了风格?”
“谁说不是呢,我手里面好几个知名画家都好像触发了第二灵感似的,不是有署名我都不敢认了。”
“说来说去还是这贾家村不知道有什么魅力,引得人都灵感泉涌。不成,改明儿,我也要去看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