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1 / 2)

加入书签

蕴就这样阴沉了五天的脸,直到第六日,终于多云转晴,因为……谢铮回来了。

  谢铮简直就是生活当中活脱脱的“别人家孩子”,从小到大懂事得不像话,也优秀的不像话。李氏那时候经常搂着小云珠对着交好的太太们称赞,我这一儿一女可真是叫人省心得很,打小带着就不觉得累,反而懂事得帮衬我做东做西。

  云珠默,她是年纪大了不好“活泼”,而哥哥才是真懂事呀。

  云珠欢快地跑到谢铮身旁,昂头看着兄长:“哥,你这长得有多高了呀?都快比我高上一头了呢。”

  不光高了,而且更帅了,放现代影坛必须秒杀一众小鲜肉啊。

  谢铮抬手要去刮云珠的鼻子:“还是这么皮,穿着靴子还跑,仔细摔了,又哭。”

  云珠笑嘻嘻地左闪右闪不许他碰,被李氏给一把扯到座位上来:“都多大了,还这样闹。你爹爹这几日心情可不好,不怕被训了再罚抄书?”

  云珠撒娇道:“哥哥可以帮我抄。”

  正说着,谢蕴走了进来,示意儿子不必行礼:“你说要去湖南的事情,我同你母亲商量过了,都觉得不妥,你明儿就去封信回了你那夫子。”

  谢铮原本在太原的一处私塾跟着一蒋姓夫子读书,今日夫子的女儿要嫁到湖南,正巧湖南那边有一处书院想请他过去教课,便辞了太原的书院打算带谢铮去湖南。

  河北到底还在直隶,距离京城也近,来来回回也方便,湖南便远了些。再加上那蒋夫子虽然讲课不错,但却也只是“不错”,谢蕴和李氏到底不舍得谢铮离京太久,遂商量着叫儿子回来京城另寻私塾。

  谢蕴也是两榜进士出身,真叫他去讲学倒也可以,只是做了国家公务人员机动时间太少,事情也多,实在抽不出闲心和时间来指点和盯着谢铮读书,故而才把谢铮送去外头念书。

  谢铮的秀才是两年前考出的,这两年家里事情多,父亲职位从淆县县令变为了工部员外郎,举家北上,算起来谢铮去太原那儿读书也才读了半年。

  谢铮跟云珠对待父母的态度基本一致,可行可不行的事情都是听从谢蕴和李氏的决定。故而听得父亲这般说只是应着:“是,儿子今晚就起草给夫子的信。”

  谢蕴想起那天陶大人在背后的冷嘲热讽,语气不自觉地坚定:“你放心,这次为父定当给你找个好的私塾,不会再输了什么人去。”

  谢铮应了父亲说法后,复又另起了一个话题:“娘在信里同我说的史家姑娘,我也没太看懂,可是史家伯父想结两姓之好的意思?”

  看李氏一瞬间里神色变得有些暗淡,云珠忙抢过话头道:“没什么,爹爹和娘商量过了,大丈夫先立业在成家,儿女亲事的事情不叫我们挂心,还是先找个好一些的私塾才是正经。”

  “对对对。”谢蕴附和道,“先别提这事儿了,找私塾要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