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1(1 / 2)

加入书签

宴之时,谈他最多,连他幼时被送去鲁国泮宫进学的那些事也传了开来,曹侯也是有所耳闻,一惊,忽想到他便是王姬求亲者之一,又风闻王姬回归王室之前,曾居留于穆国,似与他有过些旧事,想必自己方才多看了王姬几眼落入他的眼中,看这样子,这是惹他不快了,自忖得罪不起,忙讨好地朝他点了点头,不敢再多看了。

……

阿玄入座后,虽并未刻意去看,视线却也扫到了庚敖。

他坐于宋公之下,位序虽靠前,但因大殿宽广,距她依旧有数丈之远。

他的斜对面便是妫颐。

这两人,还有齐国那个姜突,三人一道向周王求娶于她。

今夜便是决定她接下来命运的时刻了。

傍晚时分,就在这场夜宴开始之前,周王焚香净身,和息后一道,虔诚去向巫司问卦,出来后,便径直来了这里。

虽事先已经做了准备,但真临了,到了这一刻,她心情还是免不了有些紧张。

好在方才,跃大约瞧出了她的情绪,靠过来轻声耳语说,阿姊放心,他已经照她叮嘱吩咐过巫司,巫司也应允了,事情绝不会出岔子。

周王会得到一副卦象,告诉他说,王姬不宜外嫁,宜留于宗室守宗祭祠,如此,正合之前的中兴之卦。

留长女于家祭祠,这种风俗古起便有,只是如今渐渐不兴罢了。

只要周王得到这样的一副卦兆,再联想到她刚回来时天恰好下的那一场雨,他没理由不信。

无论是庚敖还是妫颐,许周王的聘礼再厚、再重,比起王室中兴,周王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一点,就阿玄这些时日对周王的观察,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所以方才,在得了跃的再次保证之后,阿玄终于彻底放下了心。

只要周王不起将她外嫁的念头,就算有自己母亲的支持,十个庚敖,也不可能再迫她。

阿玄慢慢地吁出一口气,终于瞥了一眼庚敖。

这是今晚她看向他的第一眼。

他正与坐他近旁的宋国国君在交谈。

那位宋公已年过花甲,为恢复公爵头衔,此次也不怕辛苦,亲自跑来洛邑,终于如愿,此刻心情很好,和庚敖不知在说着什么,庚敖恭敬似地听着,亦面带微笑,表情看起来很是放松,但就在阿玄看向他的时候,他仿佛立刻有所感应,突然间便转过了视线,抬眼,准确地捕捉到了她的目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