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9(1 / 2)
叫上郡县官吏,今晚我做东,在行馆宴请诸位大人。”
蓄水工程浩大,若不能叫地方官员服服帖帖,无疑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
至于拿捏敲打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
这是姜秀润从凤离梧那学来的驾驭之道,甚是熟谙。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你若一味要官员们做苦工,也不见财路,怎么会让他们心甘情愿地配合?
所以在敲打了官员们以前与孟大人大肆收敛钱财的勾当后,又承诺修建水渠后三年内,当地的农税朝中减半,这剩下的当地官员们可自行处置。
一时间,宴席的气氛便活络了起来。在一阵推杯换盏后,姜秀润将工程图纸分发给诸位官员。
不过也有心直口快的官员,在饭桌上直接指出:“姜大人,您这工程能否顺利,其实跟我们这些在座的同僚干系不大。汉阳出刁民,自古有之。以前水工司也曾在此做工程,结果因为工期太紧,申斥了那些个徭役的百姓,结果竟然逼出了一伙子山贼,杀役官,劫物资,闹得不可开交啊!”
听到这有人接话道:“可不是,您这工期这么紧,还没有抚慰民心的役钱……难啊!”
姜秀润微微一笑道:“谢诸位大人们的提醒,这些个,便由本官来想法子了。”
而如何调动百姓的徭役,也的确是问题。
姜秀润拟写好了顺口的歌谣,雇佣乡人背熟,拿着铜锣木槌挨个乡县到处传唱。
这内容便是,修建蓄水之池后,水势平缓可养鱼虾,周遭的田地灌溉更加便利,不再怕洪水来袭,湮没了庄稼。
姜秀润的文采不好,但编写这等子大白话来,更接地气儿,内容又是说尽了当地百姓的苦楚。
要知道当地经常旱涝,许多百姓的家产房屋真是一夜间便被水冲得干干净净。而且那大江大河水流湍急捕鱼不易,抓来的鱼都送到集市里去卖,好换得油面,许多孩童长得五六岁,都不知鱼滋味。
这些个歌谣听得久了,百姓的心也是蠢蠢欲动,觉得若真是那么好,累上几个月,出把气力也是给自己的子孙谋福,算不得吃亏辛苦呢。
而且这时间却也好,恰逢农忙结束时,各个郡县的闲人也多了起来。
只是这征招徭役只供饭食,不给役钱,刚开始,也不过来了零星几个老少爷们而已。
姜秀润毫无官架子可言,只换下当地百姓特有的短褂宽裤,领着先来应征的百姓们爬上爬下,看了要修建的地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