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0(2 / 2)
可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世界不但很大,而且还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最近整个天水湾都在热烈地讨论着一件事,那就是包田到户,卓清莲反应过来,原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从此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归国家,但承包权以及经营权都下放到各家各户,以期规避过去大锅饭的弊端。
其实在这之前,便有人提过类似的建议,现在国家政策确定下来了,大家才知道,历史性的转折是真的来了,吃了那么多年的大锅饭,没想到一个时代真的要面临结束。
面对这样的形势,有人欢喜有人忧。
罗佑华说的是:“这当然是好事了,以前大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个样,效率低下,个人的积极性根本没有激发和调动起来,这新的政策肯定是比过去的要合理和科学的多,不过应该也会有一定的阻力,有些懒散惯了的,应该不希望换个天地,但历史的车轮谁都没法让它停住,也没法让它倒转。”
卓清莲点头,自己这男人还真是有点见识,因为以后的发展证明,国家在农村的这项改革真是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是开创性、划时代的政策。
不过任何政策的提出都有一个过程,实施更是得循序渐进,对于这样的政策,不只是懒散惯了的人可能不接受,对于有些确实存在困难的人也是毁灭性打击,比如田顺。
田顺自从婆娘去了以后,疯癫过一阵子,后来精神倒无啥大碍了,但身体却是彻底垮了下来,三天两头疾病缠身,跟着集体劳动,总不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去卖命的,尤其是罗佑华跟他在一个队里,对于田顺他是能搭把手的绝对不会放任不管,就冲他曾经救过清莲,这情分罗佑华心里是要记一辈子的,帮忙干点活与之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但包田到户以后,像田顺家这样的情况,以后还真是困难重重,且不说很多农活一个人根本干不了,关键的是田顺自身又病病殃殃的,如果村集体对这样的人不能给予充分照顾的话,日子还真是难过。
对于卓清莲来说,以前都是美华得了什么消息来告诉她,而今美华将自己锁在东偏房里边,自是不知道外边天地的变化,这次她想借着由头去告诉美华。
罗美华听罢,在卓清莲的角度看来,是没什么反应,仍然在缝纫机上忙碌着。
卓清莲浅笑,历史永远是写给后人看的,后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其当做历史性转折的事件来对待,但对于当时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反而不一定感受深刻,不是人人都会反应激烈,正如眼前的美华,所谓的划时代转折倒不如她自己人生的改变来的更刻骨铭心。
“美华,其实我也不在乎这个,政策一改,个人的积极性是可以调动,但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不除,那么农村该落后的还是落后,该穷的还是穷。我关心的只是,以后咱们不用偷偷摸摸地做事情了,大家都会意识到,咱们这是正大光明地赚钱,不违法,不投机。我们将来可以有自己的店,可以去雇佣一些人来做工,甚至可以有自己的工厂,这以后都是慢慢地被允许的。”
她知道美华对于手下活计的热爱,所以便拿着对未来的憧憬来稍稍转移下美华的心情。<b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