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7(1 / 2)
也要凭着出入证才可进入。
陈殊开始觉得这并不必要,可项先生却道:“陈小姐, 您大概是不知道这时候的肥皂是一种软通货, 有软黄金之称的。放着这么一个金元宝在家里,自然好好好看着,不能叫别人偷了去。”
陈殊不以为意:“项先生, 这技术哪里是看一眼就能偷走了的?当初那位德国商人, 不还是给我们看了生产流程吗?最主要的化工区域,里面都是可以信赖的工人, 工资又多?”
陈殊这么一说, 项先生就说:“陈小姐是读书人, 不是生意人,总之生意场上,人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这在这场对话之后的几天,工厂的警卫便抓到一个企图混进化工区域的普通工人,化工区域一则危险,二则机密,因此是不可以随便进出。
陈殊心道,这大概率是来偷肥皂配方的,下意识道:“项先生,我们得报警,这是窃听商业机密,偷窃知识产权……”
说到一半就停了下来,忽然明白这是民国,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法,就连盗版也是没有办法去管的,恐怕这个工人送进警察局,要不了几天就回放出来。
说起盗版,陈殊的那本《大国崛起》,头版、二版都是卖得很好的,可是第三版却大不如前。孔主编特地打了电话来,同陈殊解释:“盗版的事情是常见的,政府又不去管,我们出版社和作者时常吃这种哑巴亏的。不过,这上面有你的签名,那些想拿来收藏的,是会买正版的。”
一本《大国崛起》要买上七八块钱,这个时候的人,能拿出七八块买书的,是绝对不多的。更何况,在写书的最开始,陈殊本没有想到能够得到这么多钱,也仅仅是为了开启一点民智。
于是陈殊回复孔主编:“要是有盗版,也不必去政府告发了,告发也告发不尽的,还要花钱去打点。至于稿费,我已经够用了。第三版的稿费,无论多少,我都捐给《光明日报》出版社。”
孔立人在电话那头都惊呆了:“这第三版稿费,虽然卖得不好,但是也有将近一万块呢?全都捐给《光明日报》?梦柯先生,《光明日报》虽然比不上《申报》、《大公报》那样的大报纸,但是还是能够自负盈亏的,哪里能要您的钱?这个传出去,说我克扣先生稿费就不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