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1 / 2)

加入书签

老百姓之中,名声很好。听到陈殊这样说,冯太太不疑有它,忙叫陈殊去屋里烤火,免得冻着了。

  进了屋,冯太太哎呦一声:“陈小姐,有你的信,邮差今天中午送过来的。我拿给你。”

  冯先生欲言又止,乘着冯太太进去找信,道:“陈小姐,真是抱歉,那个黄主编以前不是这样的人……”报社翻译的活陈殊突然不干了,这其中必定是有原因的。

  陈殊止住冯先生要说的话:“冯先生,您是好意,我知道的。”

  陈殊本以为是报社的回执单,但是冯太太却抱出来一堆信:“诺,陈小姐,这些都是。”十分好奇:“怎么陈小姐突然有这么多信?”她不是家里只有一个人了吗?

  冯太太不识字,陈殊拿过来看,上面几封信的寄信人陈殊全都不认识,翻到下面,才看见《光明日报》给陈殊的回信。

  “梦柯先生:

  您好,偶读先生雄文,惊叹先生纵观世界各国之长短。先生三万余字,遍诉欧洲各国之兴盛原因,读先生雄文,则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然则读欧洲各种之盛,不能不为我中华今日之哀。余想请教先生,欲解我中华今日四分五裂之困局,有何良策。

  ……

  光明日报主编:孔立人”

  陈殊看了直皱眉头,不是应该先谈一谈稿费问题吗?我写的文章到底有没有被采用?

  梦柯是陈殊随便起的笔名,看了信,不由得感慨,此时的知识分子真的是很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只是他提的问题,如何振兴中华,在陈殊那个时代,还没有彻底完成呢!

  翻到最后,才在最后面一个信封里边发现一张汇款单和一些复兴币。复兴币是由革命军政府发行的钞票,很有信用力。汇款单上是一千复兴币,加上零钱,一共是一千二百多元。只是陈殊虽然知道此时的物价便宜,却也没什么概念。毕竟她那五百大洋,生了一场病就没了。

  冯先生瞧见信封的表面上写“孔立人”,问:“陈小姐,你认识孔主编?”

  陈殊摇头:“并不认识,只是我写了一篇文章向《光明日报》投稿,这是孔主编的回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