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6(1 / 2)

加入书签

计她们觉得那些学生是吃饱了撑的在玩过家家吧,看着叫人无奈又心焦。

  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怪鲁迅大大要弃医从文了。

  也难怪这时候的报社宗旨总也逃不脱“唤醒民智”这一项宗旨,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下,国人被奴役压迫了太久,那种奴性、愚昧、自私、无知几乎都被刻在了骨子里,不要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崇高的责任感,普通百姓甚至完全不关心国事,只在乎自己眼前那一亩三分地。

  冬秀现在更加坚定了写这篇小说的信心和决心。

  她不仅要把后世的各种美好展现给他们看,还要让这些人知道自尊自强的重要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然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觉悟的,可是当国家孱弱时,作为子民便要受到欺辱和压迫,想要自己过得好,必须先使祖国富强壮大,这却是人人都应该知道的道理,普通人也许言轻力弱起不到什么重要作用,可至少能为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呐喊助威吧。

  她要让这些普通民众们知道,做一个“□□上国”的子民是何等的有尊严和底气,她要通过这篇小说唤醒民众重回“□□上国”的梦,她要告诉读者只有国富才能民安。

  而主人公,这个来自民国的人,最能切身体会到国家强弱对个人的重要性。

  这样想着,小说的大纲便又要进行大幅的修订了。

  本来一开始冬秀觉得这篇小说写起来会很容易,因为是她切身经历过的世界,不需要费很多心思去构建背景和世界观,可直到动笔写大纲她才发觉自己大错特错,正是因为那个世界真实存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了太多的方面,她越写,那些旁枝末节的东西便越多,偏还不能使用春秋笔法一带而过,只有这些细节性的东西越多,那个世界才会越发详尽真实,叫人具有极强的代入感。

  但是这些东西一旦过多,又有妨碍故事情节的嫌疑,会降低小说的可读性和娱乐性,因此冬秀这个大纲足写了大半年才算完全出来。

  按照她的大纲设计,这篇小说绝对是短不了,最少估计也得有个二百字,足够连载个三两年的。

  等她正式开始动笔时,时间已悄无声息的进了六月中旬,带弟和崔有粮的大胖儿子也终于呱呱坠地了。

  那孩子一看便是个皮实好养活的,平日里乖得不得了,只要吃饱喝足便绝不哭闹吵人,随便逗弄两下就笑得直流口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