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4(2 / 2)

加入书签

  十一本会议记录,顾鹤之翻完总共花了不到两小时的时间。果然比杨文勒需要的时间短。而且杨文勒只是简略介绍。顾鹤之自己看完,就能对整个长达一年半多的激烈辩论有个系统的了解。

  他看完后,习惯性地皱眉把他那头妥帖的细碎的又挠成一团蓬松的小卷:“你们的问题是是有理论没有事实依据。华国执行了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你们企图用抽象的经理论说服一个思想顽固的外行,怎么可能。”

  顾鹤之都不用思考,就一针见血的说出杨文勒他们最要命的弱点。

  杨文勒也是在前几次辩论的时候,刚刚发现这个要命的问题:“这的确是我们的问题。可……哪里去找事实呢?你也知道……我们的国家情况特殊。”

  “想象。”顾鹤之说,“把尽可能多的可能性摆到他们的面前, 着重放大那些不执行市场经济后的失败可能。”

  “这……这是在做预估吗?太难了!”严成说道,“万一有什么偏差呢?”

  “偏差不是万一有。偏差是肯定会有啊。而且你们缺少数据。”顾鹤之说,“你们不应该把自己所有的判断都建立在理论上。应该有数据做辅证。然后在用想象力进行可能性的拓展。能看到未来的,才是有用的。你们会输,不是那几篇论文有没有署名的问题。是你们的立论没有想象力,不够击中听者的内心。华国的市场经济不用像外国那样走上一百年,十几年甚至几年后就能看到成效。你们的想象太保守了。另外你们的想象又太虚,都是理论

  ,全部都是理论。你们需要说服的对象不是理论家,是制定政策的人。他们需要切实可行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你们的对手就是这样的东西,所以他们能赢。”

  顾鹤之在那边说,这边几个教授像是学生一般痴迷的听着。

  这所有的问题他们之前都有意无意的意讲到过……可,没有人能够这么清晰的总结出问题所在。一年多了!他们几个顶尖大学的教授凑在一起,都没有想通问题的根源。可是这位年轻的同志,仅仅看了两小时的材料,就立即切中了病根。

  “我们的市场化能走这么快吗?这点我表示怀疑啊。”杨文勒知道这是束缚他们想象力最要紧的点。他不相信现在如此贫穷的国家,能够像是顾鹤之所说的,这么快发展起来。

  “华国是个不可思议的国家,你们应该相信自己的人民,相信自己的祖国。”顾鹤之给几位教授灌鸡汤。

  几个教授沉默了会儿之后,仔细咀嚼这句话。先是觉得太虚,可想着想着都是从心里油然而生一份憧憬和自豪——是的!为什么不可能?他们要相信自己的!相信自己的祖国啊!

  顾鹤之看着洋溢在整间房间里的归属感和荣耀感以及满满的拼劲,很满意的点点头:

  “很好,七天后去辩论也要保持现在的感觉,这样才能把你们的听众骗进套子。”

  房间里的拼劲忽然烟消云散……

  杨文勒:“骗?”

  严成不同意:“如果我们有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