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8(1 / 1)

加入书签

他们只在晚上走路,因为倭寇从不夜战,天黑以后不开枪,大概担心子弹自伤。坦克就停在路中央,他们甚至可以爬到坦克上玩玩。夜里,日本哨兵竖起成捆的高粱秆,躲在后面避风。你不惹他,他就不理你。他们就给日本哨兵的高粱秆上挂个白布条,告诉后面不要说话,静悄悄就能混过去。白天绝对不敢走,天一亮倭寇肯定开枪,他们作战喊口令,像在操场上,说射击就齐射,说拼刺刀就拼刺刀,绝对百发百中,绝对服从命令。他们在这场荒谬的战争里尽着本能挣扎,就这样一直靠双脚摸黑走路,走到川渚、宜泉,到了交界地带,还碰上了内战,这是萧从云的部队在剿灭一股拒绝借道的‘匪军’。

正文 第204章(战争带来的恐慌)

UC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1-11-8 10:52:26 本章字数:2308

为不致全军覆灭,萧从云最终下令中国军队全面撤出东都,日机乘势尾随轰炸,大撤退毫无悬念变成了大溃退。在东都保卫战之初,国军士气之旺盛可谓达于极点,但因伤亡惨重,人海究竟不是火海的敌手,所以到了东都最后一个战略性环城阵地鹞州河撤守的时候,士气一落千丈,以至无法维持。而对萧从云来说,事情还远未结束,随着新登陆的第十师团开赴华东战场,倭寇第二师团放开了手脚,乘胜追击,他们借助优势交通工具和源源不断的武器供应,大部队越过了东都,直扑东昆铁路,目的在于切断四十万新军和二十万杂牌军背后的补给线,再与第十师团夹击围歼这六十万国军。

与此同时,萧从云的华东最高军事会议已经日夜不眠的争论了整整三天,商议如何阻敌于东昆铁路之外,以解救这六十万国军。这场史无前例的会议还综合了战时物资协调处、财政部的意见,得出的结论是如果集中华东全部可用船只车辆,实现国军有生撤退至宜泉最少需要三个月。而倭寇若有东昆铁路之便,再拿下东都以西的铁路重镇兰苑,估计不超过一个月,就可逼近宜泉。会场此时陷入一片死寂,与会者们好像都遭遇了寒流,一个个嘴巴似乎冻住了似的,噤若寒蝉。这个时候站在军事地图前的萧从云,将目光移到了兰苑右上方的黄河南岸,最后的应急战略方案,在他心中已然形成。

他的表情还是那样冷漠,目光缓缓扫过统治下的各有盘算的官吏军阀,当一双双眼睛表现出驯服、恭谨和诚惶诚恐后,他终于开口了:“余意掘开黄河大堤,以泛水阻敌前进,继以黄泛区为界与敌军对峙,确保宜泉之稳固。”

此话一出,在座诸人顿时目瞪口呆,这重如泰山的惊天计划,让他们没有办法回答,左右为难。稍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黄水危害之巨,且决堤之后将祸及华东三省,难道肆虐亿万年的滚滚黄水,还将在这多事之秋倾泻而出吗?无论这些参与者投下的是赞成票还是反对票,他们都有可能变成千古罪人,要么祸国,要么殃民。

有人不由小声问,倘若掘堤仍不能够阻敌,那又当如何呢?萧从云俯视众人,问道:“公有万全之策吗?”无人回应。又有人建议,请华北军南下增援如何?萧从云的回答是:“关东军虎视眈眈,华北军岂可指望,再则我等华东一体,今外患未平,安得再生内乱?”最终军事会议全体通过了此项作战计划,没有人投反对票。

萧从云见众人难受的样子,便道:“诸位,一个积贫积弱的民族,国力不如人!军力不如人!出此下策,也是无可奈何啊!”他又沉重的说,“此招我们不用,倭寇也会用,若是让倭寇抢了先,后果就不堪设想!”

日本这一阶段发起的战略攻势,导致昆明社会现象的改观,就是时时见到人人手中都有一份甚至几份的报纸。早报、午报、晚报、晚报的一版、二版……六版,自朝至暮,接续出版。在街头市面以及三教九流,一眼望去,行者、立者、坐者,无不在十分沉默镇静中,低头凝神向这些白纸黑字去刺探消息。至于裴洛,除了照看孩子,并无合适的工作可做,唯一大事,便是看报重于吃饭了。昆明凡是略有知名度的报纸她几乎订了个遍,每有报来,即一字一句,从报头大标题看到报屁股,读得又详又细。一日看过十多份二十份,中文的,英文的全不放过。她尤其注意到一份德文报纸,德国虽然是日本的盟友,立场却很公正,从不隐瞒战局或粉饰太平。她偶尔发现好几家中文报纸都会引用这份报纸的文章不由上了心,逐日让人翻译了来看,就是临到晚睡上床,还希望今夜早过早醒,好看明天的早报消息又是如何?她看报,实在具有双层复杂的心情。一面焦急战争的趋势,悲愤陷于水深火热中的同胞们的命运,一面隐隐寻找她并不希望看到的蛛丝马迹。

从报纸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德国人显然并不认同日本人屠杀平民的残暴行为——

一个大雨倾盆的早上,日军先遣队穿过南平城门。一进城,日军就开始了连日的烧杀抢掠,很多文物古迹被付之一炬,数以千计的中国妇女,被抓去惨遭兽兵蹂躏。这次入侵,使南平的居民从三十五万人减少到不足五百人。这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