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0(2 / 2)

加入书签

  里正颇为自豪道,“那是当然。咱们村里头,没有哪个人会丢那些腌臜东西进去,就连三四岁的小娃儿都晓得水井重要哩,说他们先生说了,是县老爷出钱派人来挖的,要用来种庄稼的哩。”

  覃九寒闻言倒是多看了他一眼,边伸手捧了一把水细看,边询问,“村里有私塾?”

  里正提起这个话,更加有底气了,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这个学堂是附近几个村子出钱合办的。咱们村位置好,刚好在中间,所以学堂就办在咱们村。”

  井水清澈沁凉,在手心淌来淌去,覃九寒顺手将一捧水撒进背后的农田里,语带赞许道,“读书识字是好事,即便不科举,能够明理也是好的。这学堂既然办起来了,那轻易不要关了,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里正受了赞赏,更加鼓起精神,喋喋不休说起学堂的事情来。

  覃九寒倒是没觉得厌烦,本来今日就是来巡视农田的,即便庄稼的长势喜人,那就是最好的。至于学堂一事,作为官府,揠苗助长是无法的,只能看村里人自己的观念了。但作为地方父母官,对于这类事情持赞赏和认可的态度,多少能激励他们继续办学堂。

  看过农田和水井,经过学堂,覃九寒便回到村中暂住的屋子。出于各种考量,他们这一回的视察,并非随随便便抽几个地方走走看看,而是打算真正将底下几十个比较大的村落走一遍。因此,天色渐晚,他们便打算在村子里宿一夜。

  覃九寒一进门,便见妻子在院落中,他们近些日子都在乡间走动,因此妻子也没有穿华服,而是简简单单的绸衣而已。

  农家小院中,他们暂居的这户人家的主妇正在院落里,教妻子如何辨认菌菇。那主妇似乎是怕蓁蓁听不懂村里话,说的很慢,还时不时加上些简单易懂的手势。

  见县太爷回来了,主妇赶忙起身,颇有些拘谨福福身子。

  蓁蓁也起身,很快脸上便露出个柔美的笑,语调中带着喜悦,“相公,你回来啦?我方才跟着罗嫂子学着挑菇子,罗嫂子懂得真多。”

  罗家嫂子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了,红着脸道,“哪里哪里,夫人没见过这些,所以不知道。咱们农户祖祖辈辈在山里头逛,靠山吃山,不值当夫人这般夸。”

  说罢,罗家嫂子还是觉得在院里站着太拘谨了,便道,“那民妇先回去做饭了。”

  蓁蓁应了一句,甜声道。“那就麻烦罗嫂子了。”

  罗家嫂子便往厨房去了,杜涓一看情况,也默默往自己的房间去了。心中忍不住哀叹起来:他自认和妻子的感情算是很好了,这么多年过下来,膝下孩子也不少,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