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6(1 / 2)

加入书签

会的举办。今年的奥运会是在韩国汉城办的,开幕式当然也在那边。”

  “那开幕式上都有啥?”

  “有花车、游行队伍、表演、唱歌儿……”在蒋莉的描述中,几个女孩都一脸的兴奋与好奇。

  “快快,把半导体打开,能听到不?”

  “能。要是在家里,我就能看见电视了。”

  “呀,你家还有电视?”

  “那当然!”蒋莉洋洋得意地道,边说着边打开了收音机,调着频道。不一会儿里头传来了好听的歌声。

  “see the fire in the sky……hand in hand we stand ,all across the land…… ”

  “呀,这歌儿可真好听。”

  “怎么有英语还有别的语种?”

  “嘘,这是韩语。”蒋莉示意徐二翠安静一些,几个人围坐在桌子旁,津津有味地听着这场体育盛会。方琴兰没想到,原来听着收音机,没有任何画面,也能感受到这么令人振奋的时刻。未来的人们,有了电视的普及和网络,却越来越缺少这种感受。

  就好比是过去的人,听一场戏也会觉得特别好看吧。现在听戏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

  1988年,收音机、电视、电话开始悄然在首都普及开来,逐渐蔓延到大江南北。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牌子,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兴起的:熊猫牌、长虹牌、青岛的海尔才是小厂子……

  “二妹!”周末休息,方琴兰十分惊讶地发现大姐淑兰来学校门口接自己了。手里多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崭新的。

  “姐!你哪来的钱?”方琴兰高兴地跑过去,围着这自行车左看右看。

  淑兰高兴地道:“我考上会计师了,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老板说我常在外面替人查账,代账的,有辆自行车方便些。剩下的钱我留一半,一半儿回头给咱妈。”

  “嗨,你就都留着吧。建国马上当连长了,部队补贴也高,他也每月都往家里汇款呢。”

  “建国以后是要娶媳妇的,哪能要他的钱?倒是我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我不给家里谁给?”

  “姐,你以后也要成家的。”

  “那都以后的事儿,先不说了,上车吧。”

  “嗯。”琴兰高高兴兴地点点头。“唉,姐,我上次跟你说的,平时多收集邮票,你收集了吗?你不是有邮局工作的同学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