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6(1 / 2)

加入书签

br />

李文峰点头又摇头:“我不是觉得你强势,我也没觉得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科学界从来不是什么恭而敬之的环境, 质疑甚至谩骂, 什么性格的科学家都有, 但你从来不是这样莽撞的人, 所以你是有什么发现吗?”

徐静怡看着担忧的李文峰, 心里有些暖, 然后抿了抿唇:“我若是有什么发现,就不会这么说了。”

李文峰诧异地睁大眼。

“我……关于深蓝具体也不知道如何说。”徐静怡真诚地看着李文峰,“也许您觉得很滑稽。但我在接触到它时就有一种直觉,这个东西不是很靠谱, 不, 应该是很不靠谱。本来我没想说那么快,但是……当契科夫教授拿出实验室制作的微型器官后, 我认为我应该第一时间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这。这……哪怕你并没有实际证据?只是猜想。”

“有时候,科学家的猜测准得可怕。契科夫教授的实验进程很快, 我怕赶不上时间验证出问题,对方就会进行药物推广。”

李文峰凝视着徐静怡:“小徐啊。如果说这话的人不是你, 我可能已经离开了。”

徐静怡点点头:“我知道,我没什么说服……”

“但因为说这话的人是你……”李文峰教授很严肃地开口,“将你的猜测说出来吧!我会帮你的。我相信你绝不是故弄玄虚之人。你会这么焦虑肯定有自己的考量与道理。”

徐静怡喉咙一瞬间有些哽咽, 也不是想哭, 但是这种被导师无条件信任的感觉, 真的很感动。

她思索片刻, 开口道:“导师。我希望开启对深蓝研究的课题组。不, 应该说将它作为后期10年的着重项目来研究。”

“10年?”李文峰有些疑惑,“为什么要这么久?研发医疗产品的时间确实很长,但若是要找茬……咳,不对,是找出问题应该会更快才对。”

徐静怡露出一抹无奈,如果说别的项目找茬很简单,但曾经风靡一时的“深海生物”研究,就是极少数的意外。

23-24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都提升到200岁,医疗设备器具已经相当发达,那个年代验证错误的手段,只会比现在更加通透权威,但依旧对深海生物的研究忽视过去,甚至几十年都没发现问题。

徐静怡有两个猜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