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9(1 / 2)

加入书签

吸口气,强作出一副平静的样子,探过身去看那草图。

  草图上圈出来好几个方形地块,中间另外有两个大圆形。

  

  程峪指着中间圆形道:“这里打算开设书院,非是为了科考举仕的书院,而是将那些贫苦孤儿召集在一处,教他们认识些字,知道礼义廉耻,以便将来能寻个活计养家糊口……至于女子,会另外开个绣铺,教她们针黹女红,往后可以为边陲将士缝制冬衣。”顿一顿,指着两处方块,“这边要建成典房,廉价租赁给贫苦百姓,那边几块地是要建商铺或者宅院,如果将来能吸引外地客商在此居住行商,这块地就算活了。”

  杨萱被吸引住,慢慢忘掉适才的窘迫,疑惑地问:“这都是朝廷平出来的地,可允许私人买卖?”

  程峪答道:“朝廷把这块地整治出来,已经花费不少银两,如今国库紧张无以为继,故而容得私人买地盖房,至于建铺子还是盖住宅,却是要听从工部统一指派……现下地皮都很便宜,十多两银子一亩,不过买了地之后,必需在两年之内将房子盖起来,不得耽搁,更不许炒卖地皮。”

  

  十两银子一亩,的确不贵,大兴那边的农田算起来也是五六两银子一亩地了。

  按杨萱手里攒的银钱,买上一百亩地不成问题,可是要盖好房子,投入的本钱就大了。

  而且,三五年之内,这块地未必能活起来,这就意味着几千两银子都要押在这里,没有办法回本。

  也难怪,那些消息灵通的达官显贵并没有蜂拥而上。

  否则,这等好事怎可能轮得到他们这种无名小辈?

  

  杨萱迟疑不决,犹豫着问萧砺,“大人觉得呢?”

  萧砺想一想,“咱们可以少买几亩。”

  程峪笑道:“从长远看肯定会得利,尤其是商铺或者住宅,真要盘活了,怕是要几十倍的赚。只是,这几年恐怕见不到银子……至于典房,听说对于承办典房的人家,朝廷会有褒奖。”

  杨萱心中一动。

  程峪敢说这话,没准儿其中有范直的意思。

  范直最会揣摩上意,否则前世也不会在圣上登基短短一年便坐稳了御前大太监的位子。

  说不定圣上已经表露出褒奖的意思。

  杨萱沉吟片刻,开口道:“既然如此,我们黎民百姓自然要为朝廷分忧解难,我们买地盖典房。”

  

  程峪点点头,唤跑堂拿来纸笔和算盘,开始合算。

  假设一亩地十五两银子,盖座三合院连工带料约莫四十两,一亩地差不多能盖四间院子,那就是一亩地要投进去一百七十五两银子。

  杨萱手中银钱再加上萧砺的一千两,最多能买二十亩地。

  可要是买上这么多,杨萱手里就一点闲钱也没了。

  杨萱跟萧砺商议,“不如买十五亩吧,咱们去小沟沿那边看看,挑个好地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