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1(2 / 2)

加入书签

  夏怀宁也道:“现今家里比从前宽余多了,姐夫家里时常送吃的用的过来,不差这点医药钱。哥的差使也不用急,我有几个得力的朋友,兴许能帮得上忙。回头我找他们斟酌一下,看给哥寻个清闲的职务。”

  话说的委婉,可除了夏怀远之外,几人都知道,是夏太太没脸没皮地去打秋风连偷带顺拿回家的。

  夏怀远欣慰地笑道:“那我听姐的,差事就交给阿宁,拜托阿宁帮我谋划。”

  

  夏怀宁瞧不起夏太太的无赖,看不上夏怀茹的无耻,但是对兄长夏怀远却是有几分佩服的。

  毕竟年仅十岁就能出去打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自然,他也是存了私心。

  若能给夏怀远找到差使,夏怀远就不必隔三差五往吏部去打听,也无需经常去兵部探问。或许,这样就能避开杨家。

  而夏太太也不用死乞白赖地让杨家姑娘来冲喜。

  

  隔天,夏怀宁去东宫的时候就提起自己的兄长,太子的几位幕僚道:“这事不用夏公子费心,过上三五个月,少不得有大批职缺空出来,到时候随便你挑。”

  夏怀宁笑道:“话随如此,可我兄长却是忙碌惯了的,闲着家里着实无趣,而且又到了嫁娶的年纪,如果没有个正经营生,怕是不好提亲事。”

  幕僚们商讨一番,觉得周路死后留下个空缺,以夏怀远的资历自然当不上四品大员,但挪动挪动给个腾个七品的小官还是行得通的。

  夏怀宁很是高兴,神策卫驻扎在京外,隔上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一次。

  即便夏怀远不着急当差,也可以安心在家里养病,不必出门。

  如此,就很难有机会见到杨家人。

  

  阳春三月,桃花开罢杏花红,杨柳抽枝草芽绿,一派生机勃勃。

  京都的局势却是波谲云诡,几位大儒辗转呈到御前的陈情折子均都驳回,几处书院的学子陆续有人因为品行不端而入狱。

  杨修文愈加沉闷,使得杨家的气氛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沉闷而压抑。

  不管是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