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8(2 / 2)

加入书签

  杨修文下马,客气地问:“这位小哥,是有事还是找人?”

  那人忙上前行礼,“敢问可是杨修文杨世叔?”

  杨修文打眼一瞧不认识,疑惑地问:“小哥如何称呼?”

  那人道:“我姓范,单名一个诚字,家父名讳上广下瑞。”

  

  杨修文恍然。

  范广瑞是范先生的第三子,一直外放为官,面前这人便是范广瑞的儿子,范先生的孙子。

  他还是七八年前见过范诚一次,一晃眼,先前的孩童长成了大小伙子,竟然认不出来了。

  杨修文忙将他请到书房,又引见了杨桐。

  厮见过,分主宾坐下后,范诚道出来意,“我一直随家父住在吕梁,因明年要考童生试,所以提前回来准备一下。祖父说世叔学问通达,而且家里杨桐贤弟也正在读书,便打算带我来拜见世叔。不巧临出门前,有个急症请他去看,病患为大,我只得冒昧独自前来。”

  

  杨修文笑道:“无妨无妨,你我两家乃是世交,自该经常走动,谈不上冒昧。阿桐也正准备童生试,你们经常探讨也便于彼此上进。目前阿桐在鹿鸣书院就读,不知阿诚是如何打算?”

  范诚又作揖,“正要劳烦世叔引荐。”

  杨修文道:“鹿鸣书院几位夫子学识都不错,学风也正,今年科试有四人考中生员。不如跟阿桐一起,来回路途倒也便宜。”

  范诚连声答应,“好好,”又对杨桐行礼,“以后仰仗贤弟帮衬了。”

  当下杨修文考校过范诚学问,写了封引荐书交给他。

  从此杨桐就有了范诚这个小伙伴。

  

  而杨萱多了辛媛这个玩伴,生活也热闹了许多。

  三个人一起看书,一起弹琴,一起做针线,虽然偶尔有些小口角,可没多大会儿就烟消云散重归于好。

  只有王姨娘忧心忡忡,百般焦虑,趁着杨芷过去西跨院的时候,便说起自己的猜想,“我觉得表姑娘怕是要留在京都了,阿芷啊,你可长点心吧,别让她把你的亲事抢了。”

  “姨娘想多了,”杨芷笑着摇头,“大舅母说只住一年半载的,就算是住两年,阿媛也才十二,不着急说亲。再者,大舅一家都在扬州,难道她自己留在京都?”

  王姨娘叹道:“你呀,以后少学那些琴棋书画,能会听会弹就行了,这玩意儿也不当饭吃,别跟太太似的,学这些学的脑子都不够使了,到现在账本都看不透彻……你想想,大舅太太只剩下这个闺女,岂不看得跟眼珠子似的?扬州跟京都差着几千里,吃穿都不同,季节也不一样,谁舍得孩子受这罪?我估摸着,大舅老爷许是打着在京都为官的谱儿,先把闺女送过来熟悉一两年,然后在京都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