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6(2 / 2)
“这种事情你自己知道意味着什么,若你父清清白白,我自会盯着刑部公平判案,但若你父真有弑君之嫌,那他就是死有余辜,你哭死了也没有半分作用。”
“今日我便撂下这话,不管安国公有罪没罪,你已是我齐家妇,罪名不及你身,我定护你与孩儿周全,但安家的其他人,我便是想护也是护不了的。纠缠无意义,听明白了吗?”
76、第76章...
第七十六章
谋害先帝的罪名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定案的,刑部为牵引,三法司会审,六部从审。
而在安国公被定罪之前,朝堂中又有流言四起。
因为如果安国公的罪名真的成立了,那当今陛下还能称帝吗?
他的外祖父利用她的母亲筹谋了害死先帝的计划,并且成功,致使先帝早逝,先帝临死前都不知自己被安国公府谋害,所以才会将皇位传给太子,为保太子平安登基,先帝不惜下了两道遗诏,一道是招楚慕领兵回京救驾,一道是让楚慕娶齐家嫡长女为妃,做摄政王。
这两道遗诏都是先帝临死前为儿子的筹谋,他也知道自己去的早,太子根基不稳,周围人定有不服,所以用这两道诏书,押着楚慕回京勤王保驾,许他摄政王衔,让他替年幼太子稳固超纲。
无疑先帝的遗诏是有先见之明的,在他驾崩以后,果然有人见太子年幼,想取而代之,其中顺王便是谋逆魁首,眼看就要成功,却被及时赶回京城的楚慕收拾干净。城城
那之后楚慕娶齐家女,做摄政王,尽管现在皇帝还未亲政,但这几年,风雨飘摇的大楚生生在楚慕强势兵力的维护之下渐趋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可先帝在太子之事上有先见之明,在自己的事情上就昏聩的厉害,所以,如果安国公弑君的罪名成立,那小皇帝理应是不能再称帝的。
但若小皇帝不称帝的话,又该由谁来继位呢?
先帝专宠太后,膝下空虚,唯有今上一个嫡子,还只有十岁,纳妃都不曾,更别说延绵子嗣了。其他的庶出皇子,年龄更小,连王都没封。
这时候,就有朝臣把目光放到了先帝那一届,历史上接替皇兄为帝的事情并不少见,先帝没有多余的孩子,但是还有几个兄弟在啊。
肃王楚慕、康王楚肖、儒王楚策,当然了,这三人中,儒王是不在众臣考虑范围之内的,因为实力与肃王、康王悬殊太大。
那也就是说,如果安国公被定罪,今上难免受牵连不得继续为帝,那下一任皇帝的人选,十有八、九要在楚慕和楚肖之间做选择的。
就在事情发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