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2(1 / 2)

加入书签

血脉亲缘,也无利益相关,甚至毫无私交,只因觉她是个值得期许的好苗子。

  这世间不乏顽固的上一辈固守着自己的威权与既得尊荣,不愿轻易将机会让给年轻人。

  却也有如段庚壬,以及很多徐静书不知道的尊长者。

  他们一生活得敞亮开阔,年轻时焚身为炬,在亡国乱世里点亮星火明光;年迈时豁达抽身,将通途让给年轻人继续前行,甚至不吝给予倾囊帮扶。

  他们作为开朝立国、劈山拓路的前辈,会发自肺腑地期许更多优秀的后来者接过自己手中火炬,好继续去往他们那辈人去不了的将来。

  他们都是肉身凡胎的人,未必能做到事事完美无缺,但只这高洁襟怀与昭昭风骨,就担得起国士二字。

  *****

  六月卅日是徐静书生辰,光禄府按例准了她额外休沐。

  廿九日下午,信王府一大家子除赵诚锐外,齐齐到了光禄府外等候徐静书散值,马车直接驶往泉山别业。

  大家很有默契地闭口不提赵诚锐,气氛和乐得很。

  上了泉山进到别业后,徐蝉、孟贞先领着小六姑娘赵蓁去换衫,赵澈带上平胜不知跑哪里去了。

  赵荞揽着徐静书的肩膀站在院中,看三公子赵渭指挥人从马车上搬出一个古怪的东西。

  徐静书看着那东西,吓得不轻:“这看起来……”很像摆在城门楼上的那种火炮啊!

  不过看上去比寻常城门楼上的那种火炮小得多。

  “老三给你送的生辰贺礼,”赵荞拍拍她的肩头笑道,“放心,没乱来,报过京兆府与皇城司的,不填黑火,就是给你放个大的烟花。”

  “这东西哪儿来的?”徐静书有些无措地清了清嗓子。

  赵渭回头,面色平静:“我的铸冶工坊做的,我自己照着《匠作集》画的图。”

  徐静书近来遇到的事太多,便很少回信王府。加之三公子赵渭从小就有点独行侠的气派,与她这表姐之间的交情并不热络,她上次见他还是三月官考过后到泉山来那回,自然不太清楚他都在忙什么,只以为他还在储君驸马苏放门下受教。

  “你的……铸冶工坊?!”徐静书震惊到话都是断断续续挤出来的了。

  “大哥给他出钱买地建工坊的,就在外城南郊,”赵荞附在徐静书耳旁告密,“还帮他找到了那本很厉害的什么书,据说买那本书的钱比买地还贵!老三这烧钱的败家玩意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