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5(1 / 2)

加入书签

见了礼,她给吕氏上了香,哀思一番,又闻言劝慰了两个如霜打茄子般委顿憔悴的孩子。

  待了约半个时辰,她出了灵堂,仰脸看了眼湛蓝的天空,天气很不错,可惜春寒陡峭。

  晏蓉叹了口气。

  沿着廊道往外走,刚拐过弯,忽听见前方有些喧哗,她蹙了蹙眉。

  麻氏喝道:“何事喧哗?”

  她这一喝十分严厉,虽是过府打理白事,但这毕竟算是麻氏数十年来首次独掌权柄,二日来风风火火,她立下规矩良多,其中一条就是不得喧哗。

  如今有人违了,她一脸不悦。

  有个管事装束的中年男子匆匆上前,见礼后,忙禀:“回三夫人的话,是大院有个舞姬昨日傍晚私逃了,奴正要遣人手去拿。”

  “昨日傍晚逃的,为何如今才发现?一院子的人都是吃干饭的么?”

  麻氏斥责几句,又说:“那你先遣几个搜搜去,昨日逃的,今日怕是难寻。若找不到,遣人去官衙报一报就罢,府里正忙碌着,哪还能腾人找个逃奴?”

  时下逃奴并不鲜见,主家找到人便罢;若找不到,就遣人上官衙报备,官衙和属地上的州郡互通有无,若是以后逮住,就刺青送回主家。

  不管前者后者,生死皆由主家。

  只是如今照片啥的通通没有,只要逃脱一开始的搜捕,后续再被找到的可能性就不大。

  不过吧,不要以为逃了就万事大吉,从此重获自由了,事实上并非这样的。

  没有户籍,只能冒充流民,人身安全完全没有保障。再来如今的世道,很多地方都遍地饿殍,拿着钱未必买到粮食,三餐就是个大问题。

  总而言之,没点硬本领,逃了是活不下去的,因此更多人是宁愿死也不肯离开主家,只求有一片遮风挡雨之地。

  那管事虽挨了骂,但麻氏说的在理,他忙不迭应了,匆匆下去办不提。

  这个小插曲很快过去了,晏蓉并没在意,和麻氏告别后,她出门登车折返。

  马蹄哒哒,宽敞的车厢微微摇晃,晏蓉喝下一盏热茶,觉得胸腹处多了热意,慢慢流淌至四肢,她吐出胸腔一口浊气,索性推开轩窗,撩起帷裳往外眺望。

  几个孩童在道旁追逐打闹,嘻嘻哈哈,一个最小的男孩摔跤了,跑在前头的其中一个大男孩连忙折返回来扶他,然后两人手牵手一起继续追逐。

  还有农人挑进城摆的小摊,卖的腌萝卜和几样腌菜,后面坐着两对青年夫妻,衣裳半旧不新,脸冻得通红。那个夫君刚买回一个热饼,未坐下就递给妻子。那包着头巾妻子让夫君先吃,夫君不肯,妻子只得接过,低头咬饼时,眉眼含着化不开的笑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