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3(1 / 2)
山,到一处低洼的盆状地界。
上山的时候渐冷,下山却又热起来,快马往西走,太阳似是都要被甩在身后。
到的时候是中午,薛延和阮言初并肩站在山脊处,垂眼向下看。
这里根本不像是八月的秋高气爽,反而热得让人发慌。地底下像是藏了条火龙,一向温顺的马儿都躁动起来,蹄子不住磨蹭着地面,摇头打了两个响鼻。
薛延把外衣脱下来拎在手里,眯着眼看着山下方向,远处小村子隐约可见,周围大片的农田,还是绿油油的,未曾收割。周围崇山峻岭,围成一个铜盆的样子,而阿萨镇就处于盆地的正中央。
若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想象世间还有这样奇妙的地方。
阮言初笑着道,“这地方真有意思,等小外甥长大了,便带着他与姐姐阿嬷,一起来看看这样的好景色。古人说登高处可使胸襟开阔,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不过如此罢。”
薛延也笑,点头应着好。
两人又迎着风站了会,驱马向前,到了村口后再下马,牵着走进去。
一路上的风景与中原所见极为不同,阳光热辣,夯实的土墙上似是都泛着金光。周围高大的葡萄架子,比冯氏在小院里的搭的要大上几十倍,翠绿的成一条长巷,挡住了大半的阳光,两人缓缓步进去,被那股子自然的草香气熏得迷了眼,就连这几日长途奔波带来的一身劳累,都散去不少。
几个高鼻深眼的小孩戴着奇怪的帽子,怯怯地站在一边,许是难得见着生人,害羞又好奇,相互看着,不敢上前说话。他们所说的语言与中原常用的极为不同,薛延暗地里跟着学了好几次,舌头总是卷不过那个弯儿,无奈放弃。
两人按着当初赵大娘所说的,直接去了村东头的一户种满了橙黄色沙棘枣树的人家,那是这里的村长库尔班的家。
库尔班的父亲原先出去闯拼过,说得一口流利的官话,他喜欢中原的文化,也将它教给了子女,库尔班便也会说一些,虽不流畅,但交流没有问题。
阿萨镇的人很热情,并没有因为常年不接触陌生人便就对外人抵触,库尔班的妻子还端上来了两碗米肠,笑着请他们吃。
简短寒暄后,薛延讲明了此次前来的意图,并提出可以留下一百两银子作为定金。
库尔班听完,犹疑了许久,而后道,“可是,我们需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