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9(1 / 2)

加入书签

,她刚刚听太后的意思,虽有惋惜,但此事已成定局,难以更改。

殷元宜拉着她在榻上坐下,偏头见她面露难色,却是婉婉一笑,道:“王嫂可是为和亲吐蕃而来?”

“昨日听闻消息,母妃,”柳如卿顿了一下,“母妃她颇为生气,说若是你不愿意,她……”

殷元宜打断她,不以为意地道:“她?难道要去求父皇收回成命?她怎么还是这么天真。”

柳如卿苦笑,不意她对曲想容的评价如斯。该说果然是兄妹,还是曲想容之作风让人难以认同。

“王嫂是明白人,当知此事不可行。”

柳如卿自然明白,只是吐蕃路远,相隔何止千里。听闻民风彪悍,习俗与上京迥然不同,殷元宜才二八年华,闺中弱质,让人怎么舍得。

“王嫂不必担心我,你回去告诉她,去吐蕃我并无异议。”殷元宜淡淡一笑,道:“永盛皇姑在吐蕃多年,不也平安无事。要真论起来,吐蕃赞普还是我表兄。我既身为公主,多年来享受荣华富贵,如今能为两国和睦修好尽自己一份心力,也算是不枉此生。”

柳如卿闻言一震,从来以为她心性柔弱,不想竟也刚强至此。

殷元宜起身走至殿门,望着祥云朵朵任遨游,声音缥缈:“其实,我早就想离开上京,免得满耳都是流言蜚语。这个机会,正好。”宫中的人惯会捧高踩低,元宁是皇后之女,元安得太后喜爱,那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女。她未尝不曾有过欣羡,深夜难眠辗转反侧时,也痛恨过自己的出身,却无可奈何。毕竟她,不过是众多公主中的一位罢了。

“元宜……”柳如卿走到她身边。四月的日阳灿烂,在她们二人身上映作光华一片。

殷元宜朝她灿烂一笑:“听说王嫂编纂的《合剂药方》已经完成,何不送我一本作为贺礼。”

几日后殷元昭回京,大事已成,广平郡王为主婚使,一月后持节护送殷元宜西入吐蕃。

然而事难遂心,半月后一日深夜,瑶华宫内侍急奔肃安王府,道公主突然发病,请王妃速速入宫。殷元昭放心不下,两人一道纵马奔赴宫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