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1 / 2)
。后人为纪念他们,谱了这首名曲。曲中惆怅,让人莫名感伤。曲中之意,不知是痛惜不曾见过盛景,还是可惜好景难长。
她念了两句,殷元昭接道:“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话音极轻,像是喃喃自语。
柳如卿却觉其中饱含万千忧思。她偏头看过去,惊见殷元昭脸上添了一道血痕,给冷峻面庞添了一分颓靡。她暗自心惊,下午听说太妃回府,当时瑶琴流露出的担忧她也曾好奇。现在一看,果真母子情薄。
她低眉垂眼,不忍戳他痛处,只好当做未见,随即歉声道:“箫声动听,我不请自来,还请莫怪。”
殷元昭侧目看来,见柳如卿对他婉婉一笑,眉眼温柔。想到云安离去之时,她亦是这般展颜。那时策马回望,她倚在门上笑意不减,如同等待归人。想到此,他也不由得愁眉松动,仿佛心中苦楚去了一分。他把洞箫横在手中,道:“有佳人作伴,求之不得。”
柳如卿“噗嗤”笑出声来,见他尚有心思调笑,便把担忧藏起。即便做不得他的解忧人,也盼他能开怀。
殷元昭见她双手交叠,右臂已经放开,问道:“伤好了?”
柳如卿抬了抬胳膊,假装抱怨道:“几日不动,都僵硬了。”
“还是小心为好。”
柳如卿轻轻“嗯”一声,随即坐到亭栏上,举头望去,明月圆似银盘,光华倾泻。她伸出手握紧,欲抓住月华,手松开空空如也。她反复几次,月华流转,不曾停留。
殷元昭看破她意图,道:“虚无缥缈之物,可观不可留。”
柳如卿轻笑,故作不满道:“看破不说破,才是君子所为。”忽而莲池中咕咚一声,柳如卿感觉亭栏随之震动,慌不迭地躲到殷元昭背后,探出脑袋。须臾一道黑影猛然从池中飞起,却是白鹤冲天。
柳如卿抚着胸口,嫣然一笑,眼中明月皎皎:“你看,白鹤也赞同我。”笑容灵动,让人见而忘忧,殷元昭唇角浅浅勾起,冲淡了心中郁结。
柳如卿复坐回去,手枕在栏上,轻声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天地悠悠,人不过其中一粟。相比日月千载,我们都太渺小了。”
说罢一叹,殷元昭听在心里,亦是一动。他明白柳如卿劝解之意,人之一生,短短数十载,相对于天地岁月,或许留不下任何痕迹,不如用有用身行有用事,俯仰无愧于心。他将洞箫搁在桌上,回身阖目,周围一片寂静,莲池也睡去了,无丝毫动作。唯有夜风拂面,送来荷香。神思飘飘荡荡,似冲上九天云霄,历经千年。
柳如卿仰着头,目光细细描摹,像要把眼前之人模样刻在心中。眉间微微拧着,她想伸手抚平。双眼紧闭,她犹记得初次相见,这双眼如何让人沉溺。鼻梁高挺,薄唇轻合。也许在别人眼中,殷元昭比不上崔云之英俊,然而在她看来,这个人举世无双,无一人能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