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2 / 2)

加入书签

  不过幸好江城是两湖首府,地方大,人也多,她前世见多识广,能绣一些新鲜花样,络子样式也新奇,这才能没出现积压卖不出去的情形。所卖的钱便是她们姐两的零用钱,好在平日花销不多,便攒了一些私房。

  但为一个消遣花那么多银子,殷玉珩也肉疼,除去年节买礼物或是长辈过生日的花销,她才存一两银子。

  哪知掌柜嘿嘿一笑,道:“你家的靠山回来了,还怕啥?”

  靠山?殷玉珩奇怪,笑道:“张大叔和我开玩笑呢。”

  张老板笑呵呵的拿出换弦工具,熟练的拉上琴弦,嘴里说个不停:“你还不知道吗?昨天你大伯回来了,不说仆从,只家产行李就拉了二十大车。前些日子就听有贵人要回乡,在和顺坊买了好大一处宅子,只是没想到是明世友那家子。昨天那进城的架势,真是比知府大人回乡还风光。”

  昨日出城时,的确有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经过,他们一行人也没在意,在东湖理清和项家兄妹的恩怨纠葛后就去看花,回家后便读书写字,倒没关心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叶落归根,衣锦还乡,明家虽然飞黄腾达,根基终究还在江城,此番回来,说不定就是这个打算。”只驻足围观那会儿,便知明世友一家不像在京城受到委屈或打压了。

  这些年明家的事殷玉珩也听得七七八八,好几代明家都是独苗苗,只在明世安这一代,陈老太太争气,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明世友,次子明世安,幼子明世达。至于其他的明姓同宗早已出了五服,往来不多,和陌生人没甚区别,所以在明世安封侯拜将后,明世安的两个嫡亲兄弟便跟去京城享福。此然突然回来,倒让人浮想联翩。

  “谁说不是呢!”张老板拉弦调音,附和道,“毕竟祖祖辈辈都在江城,哪能忘本呢?就算以后京城那位遇到难事,还可退回老家保身。我听说,他们在和顺坊的宅子只是暂时的,要买地修大房子呢!”

  适才殷玉珩还在猜明世友回乡的原因,经张老板提醒后瞬间明白。兴许明世友或明世安在京城受了搓,突然有了领悟,要回老家发展根基,万一朝中有变故,便是个可进可退的法子。

  虽说江城地方远,但皇家的事她这乡野小民也知道一些。开国皇帝年纪不小了,近几年更是疾病缠身,过不了多久便会超脱而去。今朝太子早逝,留了一儿两女,按照前朝立嫡立长的制度,这太子的儿子便是将来的天子。今上也的确欣赏这个孙子,不知说过多少次此孙类他的话,一直想立长孙为皇太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