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6(2 / 2)
易佑在狄家住了一段时日,其间与长怡相谈甚欢,易佑年纪已不小,他父亲有让他求娶狄家女之意,他便遵循,这桩事本是狄家答应就能成事,可惜狄家无意,与长怡相处过后的长怡也有可惜之情。
但他对长怡也仅是有好感,而无男女之情,可惜那么一下,也觉得无需勉强。
狄长怡觉得他人不错,但也仅是觉得他不碍眼,杰出的男子总易讨得小女子的欢心,长怡觉得她不能免俗,且她也不觉得嫁给他有多好。
在她心里,她以后是要靠父兄的,父兄觉得妥的,便是妥的,不妥的,无须去在意。
半月之后,长息带着易佑走了,长息去临州有生意要做,而易佑此行也要去此地,便与他一道去了。
这桩婚事也不了了之,易佑这时还不知道,他求娶未成,他在大冕的老父王有多遗憾。
**
长怡十二岁那年,她当了小姑,大嫂生了一子下来,为狄家的曾长孙。
这时,狄禹祥已带了老父老母和妻女去了大易最贫穷的一个州,崔山州去当知府。
穷山恶水出刁民,百姓皆多蛮不讲理,便是狄禹祥名震天下,这些蛮横习惯了的百姓也不把这大官看在眼里。
狄禹祥一去,也不使之前惯常使的怀柔手段,而是一棍子猛打过去,凡违法者,处刑雷厉,该杀头的就杀头,该送监牢的就监牢,哪怕监牢人满为患,他也是破烂的知衙不修,而是向朝廷请了银子修牢房。
他建的牢房都是苦牢,犯人进去,一日两顿,但要干满七个时辰的活,依山挖地建田,终日不得闲。
如此一来,狄禹祥得了个恶官的名声,一扫他平定三定的清名。
狄赵氏乍闻儿子的名声,还有些惶惶不可终日,怕上边的人怪罪下来,但见儿媳气定神闲,一派天下无事之态,慢慢地也就把那颗为儿子吊着的老心提了下来。
狄增擅水利造田之事,也能助大儿一臂之力,老大人是个有事干就一门心思投入进去之人,儿子名声好与坏,一概不管,反成了家中最不听闻官场中事之人。
崔山州与温北隔大山相邻,两地虽是相邻,但崔山一是没温北物产丰富,二又不是边防重地,长年以来,凡通往温北的官道县道上出现的土匪强盗十有*都是崔山人,后来此地来了一个治民严厉的狄大人,但一时之间也没把当土匪强盗的崔山人抓尽,直到三年后,崔山州的监牢人满为患,相邻三州官道县道上的强盗才少了许多。
这年长怡十四,她这年寿辰之时,父母
↑返回顶部↑